编者按
本期校友高雷,是CIU Kepha学院临床心理辅导硕士2021年秋季班学生。本科学的是艺术设计专业,心理学“纯小白”,对于自己跨专业进入心理学的领域,高雷自已是这样描述的:“茫茫宇宙中的一颗带有自由意志活跃跳动的尘埃,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到当下每个人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心理需求,从而踏上了修己助人之旅。”
Kepha学院媒体编辑Eva采访了高雷,听他讲述自己如何因一个“意外”开始对心理学产生了兴趣,又如开盲盒般进到了Kepha学院里,他在修第一门专业课时就品尝到了哪些甜头,还有老师和同学带给他怎样的惊喜。学艺术出身的他是如何将论文的处女稿献给了Kepha学院的?他在工作的同时,每个学期要修两门课,他是怎样克服时间不够这个最大的挑战,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的?在这个过程中,他自己最大的收获又是什么呢?
1. 如开惊喜盲盒一般,我走进了Kepha学院
我本科学的是艺术设计,跟画画相关,用右脑思考更多,其实挺天马行空的,比较随意。大学毕业之后,我完全没有从事那个专业,大部分时间做的是与保险经纪相关的工作。这个工作带有一点咨询性质,但更多的其实是销售。
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会进入到咨询这个领域,因为这一块我并不擅长。我从小性格就有点偏内向,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喜欢进入别人的世界,也不会有太多人能进入我的世界。
工作之后,我发现我需要跟人不停地沟通。我可以在工作中跟人有很好的沟通,但是回到家里,回到安全的环境里,其实我还是更愿意安静,有一些独处的时间跟空间。这会产生一定的矛盾性。我要进入很多人的世界,但发现好像每个人都不太一样,也没那么容易,如何走进一个人真正的内心,里面有很多的学问和技巧,有很多要学习的东西。
对我来说,进入CIU Kepha学院学习临床心理辅导硕士可以说是一个意外。
两年前我认识了一个95后的女孩,后来发现她有一定的抑郁倾向。我邀请她去参加一些团体活动,里面的成员对她都关爱有加。我原本以为通过自己所知道的哲学与价值观,加上团体的爱心支持,可以帮助她好起来,但我想象中可以奏效的这些方法居然都不起作用,没有办法直接解决她抑郁的问题。后来,通过身边朋友的转介,找到了一个信得过的咨询师。那个咨询师对她整体的接纳和共情的程度很好,只是通过聊天一样的方式就让她感受到了更多的温暖和爱,也帮助她找到自己内心一些真正矛盾的点。她去咨询一段时间后开始慢慢变好。
这让我觉得很神奇,开始对心理咨询产生了兴趣。我发现原来在理想的状态跟现实的状态之间会有一段距离,而帮助她一步一步缩短这段距离的,就是临床心理辅导。
之所以选择Kepha,我只能说学校的公益讲座宣传得真的很到位。我以前没有接触过心理行业,对这方面的资讯知道得很少。有天在朋友圈看到有心理学相关的讲座就点了进去,就像打开了盲盒。
我只看了一眼宣传图文里的老师推荐,又上网查了一下,发现牛人挺多的,那就报名看看,结果盲盒就给了惊喜,所以说我是探索着走进了Kepha。
2. 太太感觉我的爱好象变多一些了
我是Kepha学院临床心理辅导专业第一届学生,入学两年了,已经完成了6门专业课程。
自身的成长
我收获最大的还是自身成长这一块。
开始学习之后,我会发现我有很多问题是自己原先也不知道的。通过一些自我体验,我发现很多卡着的东西慢慢被疏通了。我会越来越来了解自己为什么会成为现在的自己。原先是不了解,就会怪父母、怪环境,等等,很少去看是什么导致这个问题,现在则慢慢发现自己怎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在我从小的生长环境里,父亲很严厉,他的权威让我内心对他形成惧怕,所以在家里我很难真正地做自己。但是家庭又是我们成长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当一个人在家庭里只能压抑自己的时候,他可能要在别的地方得到释放,比如说在艺术相关的领域,或者说男孩子去打游戏,这其实都是因为跟自己之间还没有很好地修通而有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强行跟情绪分开的不舒服的状态。
我还在慢慢学习和操练如何跟自己的情绪有更多的连接跟认识,因为大部分中国人还是跟自己的情绪是分开的,没有办法很好地表达情绪,“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其实情绪是很重要的。
跟家人的相处
自我疏通之后,就能够更好地去了解对方是怎样的,两个个体之间就有更多的交集。在课程中我们也有被辅导的个人体验,我会去看对方是怎么辅导我的,然后把学到的东西用出来。
我跟太太的相处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原先我的沟通方式非常直接。父母一辈习惯用说教的方法教育我们,我也很喜欢说教,又不太知道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需要或者情绪,而是直接将情绪宣泄给了对方,两个人很容易就“砰”地一下撞击在一起。但家庭应该是爱流通的一个管道,说教往往是没有用的。
在课程中学到“非暴力沟通”等沟通技能之后,我开始学习表达我现在的心情,再表达我的需要等等,两个人之间的沟通会变得更好一些。还有个技能叫做“爱的存款”,你会知道爱是需要“存款”,而不是一直在消耗,一味的消耗就导致了现在这么多的离婚。之前两个人都是在“我要我要我要”,两边都要空了,就开始吵起来了。当你不停为关系“存款”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们的关系会越来越好。这些方法对于自己、身边的亲人,或是在工作中,都是非常实用的,可以让我们的家庭氛围变得更好,两个人之间彼此更有爱。
“非暴力沟通”是我们上的第一门专业课里面的一个操练,王铃惠教授教的一门基础课程《心理咨询理论》,里面涵盖了非常多的理论,包括精神分析流派,阿德勒流派等等。同时,这门课里面也有非常多的操练。老师会让你去实践,你可以找你最亲近的一个家人,尝试着用这样的方式去跟他/她沟通,看看她会有怎样的表现。我找了我太太。当我不是套路,而是真正去表达、去这样做的时候,我太太首先的反应是“你最近这么贴心,讲话让我感到有点肉麻。”她不太习惯,但其实她是真的感受到好像爱变多一些了。当我用正确的方式表达我的感受,我的想法,我的需要,就走进了她的心里,这份爱,她就收到了。
我们学了这个专业之后,其实对于我们的家人或者说下一代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因为会知道如何去爱他们,这个能力其实是很多国人比较缺乏的,因为我们不懂得如何真正的表达,只知道去做,会忽略了关系。所以学心理学会让我们学习爱,知道如何爱。
我也越学习越发现人类的趣味性,灵魂的复杂性与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就像之前听过“三岁定终生”,学了发展心理学发现,的确三岁或者六岁前真的很重要,但并不至于定终生。
实话说心理学真是一门艺术,跟我大学时学习绘画设计类似,就是最终的创造完全靠融会贯通。
3. 线上课程,益处多多
疫情之后,我觉得网络把一个无形的墙给打破了。原本想着线上的教学课程也许没有实体学的好,没有温度。但实际告诉你并没有这回事,线上的学习已经完全超出了线下的感受。只能说科技改变生活,要适应科技才能更好的生活。
线上的课程,有些课因为是录播课程,所以一遍学不懂的可以学两遍,可以反复多听,学得比较扎实。
另外,因为用线上这些软件来讨论其实非常方便,节约了不少的时间成本。原先我要去到学校,但现在时间利用率是会更高。
还有对于有家庭的学生,要去到一个地方重新生活,是一件非常需要计算代价跟认真考量的事情。但是在不改变很多生活习惯的情况下,自己愿意抽出一些时间来学习,这时又有这样一个很好的课程,这会是一个学习、装备、交流的一个不错的地方。
当然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如果同学能够在线下见面肯定是很好的,我们离得近的一些同学会有线下会面的机会。不过疫情让大家养成了线上的习惯,这个习惯被培养了之后,大家并不会觉得这样的方式让人觉得不舒服。
教学设计的班会讨论课频次很高,并不会让人觉得不真实。其实每一门课结束时都会让人对老师或是同一个小组做过讨论的同学产生一些留恋。虽然是网络的形式,但是大家一次次在这里经历了三四个月一学期的连接,也是会建立起情感跟友谊的。
上完课之后,小组的成员都还会保持联系。上学期上Amos教授的一门课,我们在线上建了一个互助小组,虽然课程结束了,但是即使大家有些问题,老师还是会很耐心回答。这也是让很多同学觉得很感人的一个地方,就是老师不只是在教学期间跟你有沟通,即使没有在上课的期间,老师有时间的话还是会来解答我们的问题。这让我们感觉到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啊!(因为Amos教授是个大帅哥,还没到“为父”的那个感觉,呵~)
我记得我第一堂课就会问他:“老师,你这么帅,你做心理咨询师会遇到一些什么样的挑战?”他的回答很委婉,意思是他会问个案你觉得我的形象会给到你什么样的感受,这个感受是来源于哪里,然后从这个点开始切入,跟个案做交流,就是说他会直接借由这些契机,进入到专业的部分去工作,这样巧妙的方式让我大开眼界。
4. 享受学习的过程,欣赏五彩缤纷的同学
我们之前经历的大部分都是应试教育,大家习惯死记硬背的更多,都是ABCD选答案嘛,要刷题刷分,大家都很辛苦,等熬过了这个阶段,比如国内的高考考完之后,大家直接把书抛了,扔了,撕了,卖了,就是你终于完成了一个数字的积累,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享受过这个学习的过程。
但是在Kepha学院,大家更享受的是这个学习的过程,因为没有让你去死记硬背很多东西,你更多的是去掌握、理解以及操练。有了这个过程,结果自然而然就会得到,你根本就不需要担心结果这件事情,所以说它是非常体验式的一种学习方式。应试教育实在是太赶了,没有这样的机会或者时间去这样操作。
我本科学的是艺术设计,毕业后并没有从事这个领域。一是因为应试教育令我只是把老师想要的、父母想要的给他们,自己其实并不是特别喜欢。二是很多人其实并没有对自己的专业很了解,当时其实也比较懵圈了,只是说为了拿个文凭之类的就去做了,并不知道自己未来要做什么。毕业之后我会发现待在那里做设计、画图纸太枯燥了,太无聊了,后面就想,那要不做个自己觉得有趣一点,喜欢一点的工作,于是就跳到了保险经纪这个领域中。这可能是很多九零后会遇到的情况,就是本科学的跟出来之后做的是不一样的领域。
但是在Kepha学院,录取之前会有个面试,评审老师会去看你是否具备与这个专业相符的属性。另外,现在招的学生其实很多都是已经在社会上工作的了,大家已经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当自己的需要和想达成的目标跟你要学习内容非常匹配的时候,这种学习就成了一种享受。这种享受最终带来的一种成果,就是能够去完成你自己的一些目标或者理想。这种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好很多。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很好,每个人生命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只是要把自己放对了位置。当你找到你在拼图中应该在的那个位置时,你会发现哇!眼前一片光明。
我个人比较喜欢在哲学与价值观层面跟人交流,看到他人的生命能够有更新与改变就觉得很满足。我觉得现在许多人都戴着一个面具,防御性非常高,里外不一致,或者说这种中庸或是解离的状态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难表达真实的自我。在Kepha学院接受心理辅导的装备,可以让我更容易看到对方真正的样子,真正的需要,真正的想法,就可以更快地跟他建立关系,进入到真正的他们的内在,帮助对方找到自己,找到生命的意义,通过爱与连接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光。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对的位置。
另一个新的学习体验是同学的构成是五彩缤纷的。我们的同学身处世界各地,基本上以华人为主,年龄层次非常丰富,年龄小的20岁上下,年长的已经近70岁了。在不同的年龄层间,可以碰撞出思想非常多的思想火花,这跟之前在本科学习阶段全都是同龄人是完全不一样的,瞬间多了好多的观点和视角看一个问题。
我们有位年龄在67岁上下的同学,之前是做记者之类工作的,她去过好多好多的国家,特别喜欢写东西。她每次写的东西我们看完基本上就懵圈了,因为她每次的视角跟我们都很不一样。
这也让我想到一点:其实Kepha学院有非常多优秀的同学,当优秀跟优秀在一起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经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东西,然后自己也会变得越来越优秀,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学习跟体验的过程。在我们传统的教育中,我们读书的时候竞争会比较激烈,要看排名,拼得你死我活。但这里不会这样,大家更多的是团队之间的合作。
5. 克服学业困难和挑战,成为更平衡的人
写论文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我之前是学艺术的,毕业是作设计,根本就不需要写论文,要写论文时就非常的不知所措。但Kepha学院很贴心帮我们专门找了一位牛津大学毕业的教授来教我们应该怎么写。一开始我看到同学们写的东西会很有压力,怎么引用那么多资料,我怎么看完就忘记了。但慢慢地找找方法也算能够写写了。我论文的处女稿是献给了Kepha的,这对我是一个非常有纪念意义的事情。
学校在专业课一开始就教我们应该如何去更好地写作论文,从中学到的这些思维方法和能力不单单可用于本专业,也能拓展到其他很多专业。学校是在尽各种力量帮助我们成功,给到我们足够的支持,好帮助我们达到优秀的标准。
最大的挑战是时间不够用。其实课业量还是比较大的,要学好是需要花非常多精力的,“酱油”不是那么容易打的。现在我每个学期要修两门专业课。我会早上5点左右起床,学到7点钟,然后去工作。晚上也会用一些时间学习,10点钟就准时休息,作息非常规律。周末的时间也会用来学习。规律的生活帮助我把学习、生活、工作都安排得比较高效。现在的资讯太发达了,每个人都非常的忙碌,但有的时候也并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刷几个短视频,两小时就过去了,然后又不断有资讯爆出来,所以我们真的需要学习做减法,这样才能知道自己真正当下要的是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左右脑其实都有开发,我既可以天马行空,也可以非常地逻辑,人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变得更加平衡,以至于有能力更好地去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
6. 期待可以更懂你
按照我目前的学习进度,我还有两年会毕业,希望那时的我可以更加细微地认识自己,同时也能够跟自己有更多的和解,自己变得更加通畅,不会有那么多情绪的阻碍,用精神分析的词汇叫“修通自己”。
与此同时,希望我会更有信心和把握去帮助到更多的人。以前是凭着一股冲动和热情想去帮助别人,但若没有接受很好的专业训练,往往会伤害到别人。
心理学里面有一句话说我们就是我们去治疗的工具,治疗者这个人就起了40%的疗效。当我学完这个课程时,我希望我可以更加靠近这40%,尽量能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走进到他们的内心,帮助到他们。
虽然没法拥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但至少我可以更懂你。
编后记:
心理学的“纯小白”高雷凭着一股热情想要帮助身边有需要的朋友,却没能收到好的效果,由此意识到除了要有爱心,他还需要接受专业的知识与技能的装备。在Kepha学院里,通过系统的理论+体验和实践的学习模式,还有教授们的言传与身教,他在一群既优秀又丰富多彩的同学当中,努力修通自己,找到自己安身立命之所在,将自己变成那个“对的人”,相信这些训练可以帮助他在未来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天赋与潜能,实现自己助人找到自己、找到生命意义的梦想!
注:文章中涉及的立场,仅代表嘉宾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学院的立场和观点。
- 2021 年秋季临床心理辅导硕士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