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哈佛商业评论》的一篇文章指出,拥有多元化领导团队的公司在占领新市场方面的可能性要比其他公司高出70%,营收也高出19%。瑞信研究院在2020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在董事会中有女性成员的公司在股市表现方面更出色。在线决策平台在2021年的调查中涵盖了200个团队,结果显示,性别多元化的团队在商业决策的质量方面优于单一性别决策者的情况达到73%。研究表明,在商业社会,特别是在决策层,团队中拥有女性领导者时,决策的质量会更高。什么是女性领导力?什么是谦卑和服务型领导?领导力提升的目标又是什么?让我们来听听Kepha学院MBA项目的两位女性教授关于此话题的对谈吧!
01. 黄国华教授:女性领导力的多元化优势
我相信很多人都感慨过领导的重要性。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话题正与此相关。首先,我想先定义一下我们所讨论的“领导力”是什么意思。
在管理学中,领导力被定义为通过影响和激励团队成员以实现共同目标和愿景的能力。简单来说,领导力是一种影响他人用以达成共同目标的能力。因此,当我们发挥这种能力时,无论我们是否拥有正式的领导头衔,我们实际上都在扮演领导的角色。
领导力是管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我们今天的重点是性别与领导力的关系,尤其是女性领导力的优势和面临的困难。我们也将探讨如何提升和发挥领导力,尤其是女性的领导力。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展示一些数据。
根据《哈佛商业评论》的一篇文章,多元化领导层的公司进入新市场的可能性比其他公司高70%,其营收也高出19%。瑞信研究院在2020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董事会中有女性成员的公司在股市中的表现更好。一个在线决策平台在2021年对200个团队进行了调查,研究他们商业决策的质量,结果显示,性别多元化的团队在73%的情况下决策质量优于单一性别的团队。我们知道,在商业社会,特别是决策层,现在非常明显的是男性仍占主导地位。这项研究表明,当高层领导团队中有女性领导时,决策质量会更高。
另外一组数据是关于《财富》世界500强公司的,近年来这些大公司的女性CEO数量一直在稳定上升,当然绝对的数量在这个最新的数据中还是非常少的,仅为10%。这些数据反映了商业界中女性领导的现状。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领导力和女性领导力,不仅限于商业领域,还包括政界、家庭以及其他各种组织机构中的领导力。由于这是商学院MBA项目的讲座分享,所以我们关注的重点是在商业社会中的领导力,尤其是女性领导力。
不知道大家看到这些数据时是否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会这样?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基于你自己的工作经历和个人认知,一定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在我分享一些研究成果之前,我想强调一个关键词:“多元化”。
如今,关于多元化有很多探讨,社会多元共融其实不仅仅是一个政治正确的口号。事实上,管理学中的大量实证研究数据表明,多元化的团队在许多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这个多元化不仅指性别的多元化,还包括年龄、教育工作背景、种族文化,甚至个性和能力的多元化。这样的团队在吸引人才、激发创造力以及决策制定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多元化事业来的优势。从这个角度来看,女性领导力增强了领导在性别方面的多元化,因此具有一定的优势。
02. 黄国华教授:女性领导力三项独特的贡献
为什么在性别多元化的领导下,会产生这些优势效果?我总结了一些研究发现,包括一些元分析的研究,总结出三个方面,解释了为什么女性领导力能带来独特的贡献。
首先,在组织沟通与协作方面,女性领导通常更加注重团队的沟通和凝聚力,能够更好地维护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的稳定性。相对而言,男性领导往往更以任务为导向。然而,团队面临的许多挑战并不在于能力,而在于关系。因此,女性领导由于比较注重关系导向,更注重人,在这方面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
第二个原因是在管理员工方面,女性领导相较于男性领导,更加关注员工的情感需求,更有同理心,能够更好地了解团队成员,帮助每一位员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说到这里我想发挥一点,从HR的角度来说,在人才管理方面有一个非常基本的理念,就是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拥有独特的天赋,所谓“天生我才”。这一观点在社会人口学领域有理论和数据支持,即各种不同的能力、智力和个性都按比例分布在人口中。所以,当我们在一个人口数量足够大的范围内,比如在中国,那一定是有各方面有天赋的人才。但这些天赋究竟在多大的程度上能够被发现、被发挥,很大程度上跟环境或者土壤有关系。
打个比方,假设我是一个非常有音乐天分的人(其实我不是),但如果我一生都没有机会接触音乐,没有机会碰任何乐器或聆听古典音乐,那么我可能一生都不会知道自己有这样的天赋,别人也不会知道我里面有这样一个天分。
我有两个儿子,我观察到他们非常不一样。例如,我的大儿子很喜欢学习语言,他自学了几门外语,并且在初中时就开始阅读语言学的书籍。但是假如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闭塞的地方,他从来都没有机会听到外语,或者没有机会通过网络知道有这么多不同的语言,那么我们不会发现他有这方面的兴趣,而其实兴趣也就是他这个天赋的窗口。
因此,一个好的领导有一个信念,相信每个人一定有他自己的天赋。我们要做的是去关注这些人,给他提供足够的土壤和空间,让他能够找到自己爱做的事情。通常,我们很难直接看到自己或他人里面有什么样的天赋,但兴趣是看见天赋的最好窗口。
当我们真正关注我们的员工,看见他们的兴趣,看见他们的长处,就能够帮助他们发挥天赋潜能。当每个人都能施展其天赋时,整个团队一定可以有更好的表现。
第三点,研究结果表明,在处理复杂问题时,例如全面规划或危机管理,女性领导通常表现出更多优势。我在一些MBA课程中发现危机管理这门课,以前是组织变革管理,现在叫危机管理,这门课非常的热门,由此看出危机管理现在非常重要,成为HR或管理方面越来越关键的技能。在面对复杂问题或危机时,女性领导通常更能够关注到各个方面的细节,考虑问题更加全面,以至于可以更好地制定全面的计划和策略。这就是我总结的研究发现。
此外,我还注意到一个关键词,就是女性领导的优势在于情感智慧这个方面。因为领导力的定义就是一种通过影响他人来实现目标的能力,这就要求好的领导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而建立关系最基本的一点,我相信大家都会认同,是情感层面的联系,而不仅仅是能力或其他方面。当然,我并不是说能力或其他方面不重要,但情感确实是我们与他人建立关系的一个最基本的方面。
03. 黄国华教授:女性领导的柔性特质与AI情绪智力的缺失
跟大家分享一些在商业界杰出女性领导人的经验和见解。
德勤公司是在多元化方面是做得非常突出的一间公司,女性员工的比例超过一半,女性合伙人也超过了三分之一,这在行业中是一个非常高的比例。
德勤中国副总裁杨莹女士曾分享过她的看法:“在数字化等新科技不断发展进步的时代,女性的很多天然的柔性特质,重于情感体验,善于换位思考、共情同理、勤于合作融合等等,将释放无限潜能,创造更大价值。比如科技细分领域的人工智能,目前缺失‘情绪智力’,即感知、使用、管理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能力,注入女性的上述特质可以极大提升人机交互的体验感、观感和幸福感。” 我认为她的分享非常有意义。
她提到在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中,缺失“情绪智力”,这一点让我联想到之前邵亮教授和王刚教授在上一期讲座中的分享对我的启发。在准备这次讲座时,我特意去问了ChatGPT一个问题:“你有情商吗?你有情绪智力吗?” 大家可能已经猜到它的回答了。它说:“我当然没有情绪,我也更加没有人类的情绪智力,但是我会努力通过提升算法来更好地回应人类语言中的情绪信息。”
现在,关于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某些工作,已成为管理学领域的热门话题。我认为,正因为AI情绪智力的缺失,人工智能在短期内,甚至可能在长期内,都不会取代人类在跟情感交流相关的许多工作。我们可以把AI当成一个好的助手,你可以去训练和培养自己的机器人,但这主要是在信息方面的。我个人不相信AI有一天可以成为一个好的领导,如果AI真的成为领导的话,我觉得是非常可怕的。我们是希望它能够成为的好助手。
另外,我还想分享朝云集团董事会主席陈丹霞女士的一些见解。她说:“对于任何领导者来说,建立团队信任至关重要,女性领导者通过发挥自己的特质,尤其是同理心,善于换位思考,去观察和发现团队协同中出现的问题,并且给予充分的空间去试错,引导他们彼此成就、相互赋能。” 从她的分享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商业社会的女性领导确实看到了同理心和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以上是我从HR角度的一些简单分享。
04. 宋继文教授:谦卑——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管理学都看重的品格
我在利兹大学任教期间,曾访谈过大约20位领导,包括系主任、学院领导、教授等。其中既有行政领导,也有学术领域的领导,她们全都是女性。很有意思的是她们告诉我:“虽然我们参加了一些领导力培训,但我们不确定自己是不是有领导力。”
我不禁问她们:“你们已经是领导,而且都已经那么优秀,为什么还不觉得自己有领导力?” 她们回答说,因为她们总是非常谦虚,表现得不那么张扬,也不是很强势。她们认为自己可能不符合大众对“强势女性领导者”的刻板印象,很多人其实是非常温和、低调的。在高校里,我们会看到有各种不同的女性领导者,我们欣赏每一种风格的领导者,知道每一种性格都可以把人塑造成为非常有领导力的领导。然而女性领导者会问我:“我有没有领导力?我总是那么谦虚,是不是大家就看我不像领导?”其实未必。谦卑、谦逊、谦虚不代表没有能力。谦逊的领导者可以拥有很强的能力,只不过风格比较谦逊、自然。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我们关于谦逊领导或谦卑领导这方面做的一些研究,让大家看看原来还有人在做这项有趣的研究。
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谦卑”这一美德。所谓谦卑,是指谦虚、不自高自大,它不是一种单纯的谦虚,也不是缺乏自尊和自信的表现,而是一种客观真实和积极的自我评价。它不仅是一种道德修养,还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智慧。
在《周易》的“谦卦”中,有“无往不利”之说,意即谦逊的人在做任何事时没有一个不利,无往不胜,都能取得顺利与成功。
孔孟的说法是“谦德”,就是人应该说话谦虚,叫 “恭谨、不自满”。
老子更认为,最优秀的领导者是那种人们几乎察觉不到他存在的领导。老子认为最优秀的领导就是大家不知道他是领导,百姓都以为我们本来就是这样,我自然。所以自然而然的领导其实是最优秀的,你不知道,就好像在表演一个节目,或者是排演一个戏剧,在幕后的这个导演把所有人都推到幕前去,让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很有能力,所有人都得到了赋权和赋能,因此大家会觉得其实领导并不重要。但是他躲在幕后,悄悄地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我们常说“谦受益,满招损”。《易经》也说:“谦谦君子,卑以自牧,劳谦君子,万民服也。”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强调谦卑和谦逊。
其实在西方的管理学中,也强调谦逊领导力。著名的管理学家柯林斯曾讲过一种非常优秀的领导,能力很强,做人很强,做事也很强。但是,所谓的“第五级领导”,就是非常优秀的领导,能够将个人的谦逊品质与职业化的坚定意志相结合,才能建立持续的、有意义的、卓越的业绩。这是第五级的经理人。
就好像麦子,成熟后会自然弯下腰。我们常说的“谦卑”其实与此相似。谦卑一词的英文 Humility,词根Humus,humi,表示从地而来,非常接地气的,放低姿态,能够亲吻我们的大地。
谦卑通常有三个显著表现:
第一是有崇高的使命感,知道自己的意义在哪里。
第二是敬畏感,知道有比自己更伟大的,知道自己是有缺点的,微不足道的,有局限的。虽然做到很高的位置,仍然知道还有一些是自己未能达到的,或目前受某些条件限制未能达到自己所有的梦想,因此是有敬畏感的。
第三是责任感,行事低调,凡事喜欢走在后面,不喜欢走在前面。
谦卑既像性格一样,是一种特质,又是一种行为表现。作为性格特质,意味着有些人天生具有这种稳定的个性特征,他们往往比较谦卑。
05. 宋继文教授:谦卑的领导风格何处来?
欧文的研究发现,谦卑其实是可以通过一系列行为来塑造的,我们能够通过这些行为塑造出谦卑的领导风格。那么,谦卑的领导风格有哪些行为表现呢?
第一,自我察觉。谦卑的领导能够坦然看待自己,非常真实,不需要背负“偶像包袱”,明白自己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并有勇气向下属展示和承认,有勇气承担责任。
第二,欣赏他人。谦卑的领导总是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能够发现下属的潜力和长处。当下属有贡献、有潜能,他会为下属提供发展、展示的机会,帮助他们展示才能,让他们的能力和贡献得到认可,激发他们工作的动力和激情。
第三,开门纳言。谦卑的领导由于他们低调且易于接近,他通常保持好奇和开放、接纳的态度,愿意聆听他人提出的新知识、新观点以及创新的点子。就好像水会向低处流,这种开放的态度让他可以获得很多资源、创新想法及大家对他的期许。因此,他可以不断追求进步,不断学习。
06. 宋继文教授:谦卑会不会影响我们的职位提升?
我和OE老师、Danny Wang老师合作进行了一些研究,探讨领导者在何时、对哪些员工以及在处理哪些事务时会表现得谦卑,何时则需要更为强势一些。员工是如何看待这种领导风格的?是否认为领导是在故作姿态、不够真诚?表现出很谦卑,会不会是“笑面虎”?员工有哪些反应?此外,领导谦卑有没有副作用?
举个例子,我们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如果一个领导者非常优秀,同时表现得非常谦卑,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比如,作为CEO、CFO或者高管,又或是中层经理或主管,即便你个人和团队表现优秀,如果过于谦卑,你的上级(如董事会或各级比你高的领导)可能并不了解你和你的团队,进而缺少了宣传和宣传的机会,没有曝光度,也不知道你有多优秀,因而影响了自己的职业发展和展示团队整体优秀程度的机会。因此,需要平衡一下什么时候谦卑,什么时候需要彰显自己的优秀以帮助自己的职业发展。
但是我们的研究表明,谦卑真的有用,并不会影响自己被提升。在链家的一项研究中,我们发现很多中层经理如果谦卑的话,往往会获得下属更多的支持和谏言,进而提升他自己和团队的整体业绩,获得上司的青睐,最终获得提拔。谦卑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一种“聚能”的作用,通过增强人际网络和赋能团队,推动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
07. 宋继文教授:谦卑型CEO懂得赋能,且越谦卑,越伟大
我们与OE老师一起做的研究还发现,中层管理者是企业中最为关键的角色之一。我们常听说中层管理者是“受气包”,因为上有领导,下有同事,压力最大。确实如此,那怎样才能让作为栋梁的中层管理者工作更加投入,对公司更有情感的承诺,喜欢在这个公司工作,同时保持业绩的持续增长?
我们发现最为重要的是,如果CEO很谦卑,能够觉察自我提升,不断学习,欣赏他人,对自己没那么看重,而是看重未来的追求超越的自我观念,就是他希望带来整个社会的进步,或是带来大家的一同进步。这样的谦卑领导行为会通过授权体现在他的工作中。
什么是授权?就是让下属得到赋能,让大家觉得工作有意义,愿意工作参与,有自信能够做好自己的决策。当高管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得到了这样的赋能,整个团队就能真正协作起来。大家可以共享信息,共同决策,有共同的愿景,大家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这个高管团队就可以真正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促进团队的协作氛围,还能营造一种安全、开放的组织文化,激励员工更加主动地分享信息、承担责任、克服困难,进而提升整个公司的业绩和中层管理者的能力。因此,如果一位CEO很谦卑,他不仅会带动整个公司文化的提升,还会大大赋能中层管理者。
我们知道李嘉诚非常谦卑。他在与人见面时,如果内地朋友不懂粤语,他就讲普通话。在送客时,他不是送到电梯口就离开,而是毕恭毕敬地鞠躬,直到电梯门完全关闭。这位90多岁高龄的老人,依然保持着对每个人的尊重。李嘉诚曾在汕头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发言,强调做人要秉承谦卑、谦恭和谦虚的态度。他还指出,谦卑具有修复和激励功能。有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飘飘然的时候,谦卑下来想一想,就好像是打了一针虚伪、自大和傲慢综合症的预防针。当我们太卷了、速度太快了、太浮躁的时候,可以静下心来。那些有思想、有智慧、且具备谦虚修为的领导者,通常能够处理复杂问题并长期承受压力。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观点并非唯一可行的,因此他们经常非常好奇,非常开明,能够自胜者强,充实人生。
在中国是这样,西方其实也是这样的。谷歌他们把谦卑作为考察新员工的指标之一,说谦卑不光是给别人出力的机会,也是对自己知识的谦卑。
伊隆·马斯克在接手Twitter后,也强调说,我们是一个高技术的企业和行业,我们最有激情的是对我们的技术进行琢磨和雕琢,我们最重要的需要是促进产品的提升,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高科技企业也面临着压力。ChatGPT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想,我们的工作会不会被取代,我们的产品会不会被取代,我们怎么样才可以跟上时代的潮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会开拓自己的眼界去想,原来我们的知识可能只是一小块,我们不知道的知识可能更多。所以在一个科技型的企业或者是任何一个公司里面,从一个新员工进去就开始想,我们可以有梦想,但我们还需要有谦卑才可以进步,才可以不断去学习。
08. 宋继文教授:最好的领导是谦卑型领导
总结来说,无论你是女性领导者还是男性领导者,当你思考如何成为一位谦卑的领导时,可以拿自己的错误当反面教材。我们往往更容易亲近那些敢于暴露自己缺点和错误的人,因为他们看起来更像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有一个有趣的心理学实验曾证明了这一点。大家听录音给前来面试的人打分。第一个人表现非常优秀,没有任何破绽,回答问题也非常出色。第二个人比较优秀,但在面试时不小心打翻了一个杯子,把水倒在地上了。结果发现评委们更喜欢那个打翻杯子的人,因为他看上去笨手笨脚的,就像我们自己一样,有的时候笨手笨脚的。所以,谦卑领导其实就是祛除魅力,不需要刻意展示魅力,也无需背负太多的“偶像包袱”,知道有的时候还可以有第二种方案,有的时候有些事是我们不一定能做到的。
谦卑的领导要沟通,不要辩论。不必总想证明自己是对的。他们愿意了解别人的观点,无论对方是对是错。
要包容不确定性,认识到并非所有问题都有唯一的解决方案。我们要相互依赖,一同去解决问题。
还有就是为下属“服务”,让领导有机会换个角度来看问题。。
这就是我刚才为大家介绍的谦卑型领导。大家可以想一想那个心理学实验为我们带来的启发。我们MBA的老师也研究心理学,黄老师讲人力资源管理,我讲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领导力的时候,都要牵涉心理学。这些课程都涉及到心理学,因为心理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行为和性格。
我知道很多来参加讲座的朋友都对心理学感兴趣。我个人本科和硕士阶段都学习了心理学,因为我认为心理学不是用来算命,而是用来了解每个人的性格。领导力最重要的就是先了解每个人本来是什么性格,什么特点,知己知彼了,才能提高自己的领导力,才可以赋能整个团队,让整个组织文化都变得非常有活力。
09. 宋继文教授:“保姆”很重要——服务型领导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服务型领导”的故事。曾经有一本书叫《通往东方的旅程》,讲述了一群人在长途旅行中的时候,团队中有一个叫Leo的小伙子。长途旅行很辛苦,很累,Leo在团队中充当着“保姆”的角色,时时刻刻照顾团队中的其他成员。这让我联想到我们生活中的妈妈们,在家中的每天24小时,一年365天都在充当保姆的角色。如果你是女性领导者,或者你是男性领导者,你可能会意识到家里的妻子、女朋友甚至母亲,通常充当着类似的角色。当然,理想情况下,父亲也应该参与一同育儿,一同服务家庭。为什么孩子们一回家就喊“妈妈”?爸爸可能会问:“我也在这里,为什么不喊我?” 这是因为妈妈可以给大家无微不至的照顾。
当Leo在团队里时,旅程进行得非常顺利。然而,当Leo离开后,团队迅速陷入混乱,最终解散并放弃了旅行。大家突然意识到,“保姆”很重要!在家庭中,虽然父亲通常被认为是“家长”或“户主”,户口本上写的是爸爸是一家之主,是家里的头,但妈妈是家里的大主管,其实妈妈也很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就知道了“保姆”的领导力,没有这个领导,团队就解散了。
所以管理学家Greenleaf认为Leo 的角色实际上是一个领导者。大家会想他是个保姆,他服务他人,但是他在服务的过程中就产生了领导力。Greenleaf提出,领导者首先应该具备服务他人的愿望和行为。这与我们传统上对领导者的定义不同,领导者不一定是高高在上的。其实去帮助他人、服务他人的人是真的可以当领导的。
我分享了关于情绪智力、谦卑、公仆型或服务型领导的理念。这些理念跟原来领导力的探讨就完全不一样,因为这些灵感都是从女性领导者身上可以发现的,就是那些能够发现他人的潜能,能够将他人的需求、愿望和利益放在自身利益之上的领导者,那些首要动机是服务他人而不是控制他人的领导者,才是真正的领导者。他们才真正有领导力。这是领导力的源泉。
10. 宋继文教授:服务型领导的7 把钥匙
我快速为大家介绍一下服务型领导的7把钥匙。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这些原则都可以使用。比如说,你在家里是爸爸或妈妈,也可以运用这些服务型领导的理念来服务家人。你会发现,通过这种方式,你自然就具备了领导力和威望,拥有虽无王冠却胜似王冠的冠冕。
第一把钥匙:情感恢复。如果员工遇到个人问题,向领导寻求帮助,服务型领导会关心他们的个人幸福,花时间和他们私下交流,下属情绪低落的时候,领导不用询问也能够察觉。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东方和西方的服务型领导在这个维度上略有不同。其实东西方的服务型领导都有情感恢复和疗愈的这个维度和这把钥匙的,但中国的领导不仅关心员工的幸福,还会关心员工的家庭幸福,边界会更广一点。比如,询问员工是否有男朋友,如果还没结婚,有没有找对象,家里爸爸妈妈身体好不好等等。这是中国的领导的一个特色。咱们中国的领导,中国的团队,中国企业的领导和机关事业单位的领导是有自己的特色的。
第二把钥匙是为社区创造价值。服务型领导强调要造福社会,鼓励参加社会活动,做社会志愿者。
第三把钥匙是思维效能。服务型领导者很聪明,具有比较强的思考复杂问题的能力,能够全面理解企业目标并实现目标,也能够运用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还鼓励团队成员提出新颖的想法。
第四是授权给下属去做关于工作的重要决定,鼓励下属自己去处理重要的工作决定,不需要事事咨询领导,跟我们之前说的威权型领导不太一样。
第五条非常重要,叫帮助下属成长和成功。服务型领导者会优先考虑下属的职业发展,见到下属的发展就好像自己得到了提升一样。我们有一个老师很喜欢说“我的学生毕业都是去英国的 Russell Group,顶级的高校。”帮助下属成长,就是领导他们乐于帮助下属实现职业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工作经验。
第六把钥匙是下属首位。我们经常说,时间放在哪里,你的优先级就放在哪里。如果你把时间放在孩子的学业、孩子的心理健康上面,那孩子就是你的果实,你希望孩子的发展是你的优先级。当然孩子属于社会,不是你个人的,孩子要有他自己的发展目标。
举例来说,我作为系主任要安排会议。如果一位同事提出要与我要安排会议,我第二天中午就会跟他喝咖啡或者喝茶,跟他聊天。但如果是院长跟我说我要开个会,我可能说下个星期,下个月,就是说我的优先级首先是我的同事、我的员工,他们非常重要,可能有家庭的议题或者工作上的问题或其他需要,需要我去帮忙,所以我会第二天就进行最快的安排。无论是资历比较深的员工、同事,还是刚入职的老师们,我都会把他们的职业发展和需要放到我的第一优先级,院长也非常理解我。当然院长找我我也会尽快回复的,但是最重要的是帮助下属成长。所以下属首位,就是有的时候领导更关心下属的成功,把下属的最佳利益放在领导自己利益之前,牺牲自己利益来满足他人的需要,尽可能帮助他们工作得更顺利、更轻松。
但是大家也要小心一点,有些下属可能会滥用领导给他们的时间和优先级排位。有的下属就会什么事都找领导,这种情况下,还是要让下属有自己的独立自主性,让他知道这一次你帮了他,下次他需要自己解决一些问题,有些是他自己需要去面对的,是他的责任,不可以所有都推给领导。这也是领导需要了解的。
第七把钥匙就是遵守道德。服务型领导一定要以身作则,具备高的道德标准,不为了成功而违背道德底线。下属常常会试探领导的界限,“这个事儿我们能做吗?”领导要明确告诉他们哪些事情是政策允许的,哪些是不可为的,并要告诉他以前有人如果做错了,你是怎样去纠正他的。
11. 黄国华教授:未来领导力——自我领导
尽管我和宋老师已经研究领导力多年,我们也在思考,还有哪些方面我们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我认为有很多领域值得关注,其中一个概念是自我领导。在大学里有许多素质教育课程的课程设计。原本我以为大学生可能对这一类的话题不太感兴趣,因为这类课程好像不是很多学生喜欢学的hard skill,好像是抓不住的东西,但这些课程竟然非常受欢迎。
我认为自我领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之前提到,领导力是影响他人以达成组织目标,而自我领导则更强调如何领导自己,这与宋老师刚才分享的服务型领导、谦卑型领导的基础有一定关系,就是在面对自我时,我们需要对自己的使命有清晰的认识。
我们可以在很多方面去提升自己。我认为“做自己的好领导”与我们刚才讨论的领导力密切相关。特别是从女性领导的角度来看,当我们发挥自己的领导力,无论是在小的范围领导自己、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庭,还是大的范围领导公司或社会,要做一个好的领导,关键在于我们首先能够领导自己。
而从女性的角度出发,突破传统对性别角色的认知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在自我认知方面,我们需要知道自己是谁,对自己的身份(identity)有很清晰的认识。这让我们能够更好地领导自己的生活和生命。社会给了我们很多“洗脑式”的价值观,尤其关于什么是成功、什么是绩效。当今社会非常追求绩效,很多人被这些外在的成功定义束缚。如果我们一直追求这个社会定义给我们的绩效,就不容易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天赋,也无法有效地领导自己,活出有意义的人生。所以,我认为这是最基本的两步。当我们知道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且我们可以领导自己去追求一个有意义的生活和生命的时候,我们就要采取行动。
说到行动,我想有很多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比如我和宋老师在攻读博士期间就研究过绪智力。情绪智力其实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升的,不像智商约80%-90%是天生的。我们的研究发现,情绪智慧(情商)有70%-80%的成长空间。这意思不是说我天生就是一个情商很低的人,不是这样的。这意味着可以通过很多方面的训练提升我们的情绪智慧。只要我们拥有成长的心态,认识到情商可以提升,并通过一些自我意识的训练,包括mindfulness的训练,可以对情绪智慧产生很强的正面作用。
这些训练包括有意识地反思和观察自己,比如,我在什么样的场合,有什么样的表现,就是向内看自己。情绪往往像一个窗口,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内心的价值观,帮助我们认清自己重视什么,什么最能刺激自己。通过自我意识和正念训练,我们可以大大提升察觉和管理情绪的智慧。在企业培训中,类似的角色扮演、同理心训练等项目也是有一定效果的。
Q & A
Q1:中国式领导对于下属的全方位关怀,有时让人感觉缺乏边界感。领导如何在保持边界感的同时,又能给予下属适当的关怀?
黄国华教授:其实我觉得边界感非常重要。这正是领导需要了解下属的地方,比如宋老师刚才分享的第一把钥匙。在西方的领导力中,领导和下属的关系通常强调工作范围内的互动。如果超出工作范畴,问及家庭情况,可能会被认为是侵犯隐私,通常不会谈及。而在中国,至少在传统文化中,如果领导只关心我的工作,却不了解我家里人是谁,反而会让人觉得领导不够关心。因此,领导需要根据下属所处的不同文化环境,理解他们注重的方面,把握好关怀的边界。
Q2:在实践女性领导力的时候,在不同的文化下如何扬长避短?
宋继文教授:我从国内来到英国当老师,之前在国内时我也非常勤奋,担任系主任的领导职务。到了英国之后也是一样做系主任,不过有一点变化,就是我们在周末最好不要发工作邮件,尽量控制住自己,因为这涉及工作、家庭平衡的议题。如果你在外企工作,可能会有所体会,但不同的外企文化氛围还是有些差异。我刚来时,我们的系主任就对我说:“现在你作为新的系主任,愿意做一个工作与家庭平衡的表率吗?如果愿意的话,就不要在周末发邮件给大家,保持大家说的这个边界感。保证工作归工作,生活归生活,要分清楚,让同事们也觉得轻松。如果你在周末发邮件,大家会觉得有压力,觉得必须要回复你。”这是与国内的工作文化有所不同的地方。
黄国华教授:我觉得你们这个系主任真是太好了,我希望我们也能有这样的系主任。在香港这是有点奢侈的,工作生活平衡确实是特别挑战的,对女性来说是更大的挑战。
Q3:领导力是目标为先还是以团队成员为先?
黄国华教授:我认为,只有当我们以团队成员为先时,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如果我们完全只照顾团队成员的需求,目标不一定能实现,但如果我们只看目标而不照顾团队成员的需求,我相信目标一定是不容易实现的。
宋继文教授:有时候目标需要和团队成员一起制定。例如,假设我们有一个战略目标是提高销售额20%,作为领导,我们在接下这个目标时,首先要考虑团队是否足够稳固,是否有能力和魄力,是否具备新技术或新资源,让我们能够接下提高 20% 的这样一个目标。所以,有时候目标是可以协商的。
开会时,我们要知道自己代表的是整个团队。我们知道哪些事情我们能够做,哪些可能无法完成。如果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需要思考如何扩充团队或提升团队的能力。这个过程其实类似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战略和人力资源的协同。我们有战略,也必须要有相应的资源,战略与资源是相辅相成的。
下一步就是要找领导要资源,要资金,才查以完成这个目标。当然,前提是团队成员的稳定性。如果团队成员流失,比如在高校环境中,人员流动几率是非常高,在英国的高校,员工常常从一所学校跳到另一所,还可以再跳回来。在这样的过程中,好不容易团队已经非常稳固了,本是可以完成目标的,突然有人离开了,就会让问题比较棘手。
Q4:是否领导力的风格没有什么好坏之分?那领导力提升的目标是什么?
黄国华教授:我非常认同前一句的观点,领导力风格没有绝对的好坏,就像为人父母一样。我自己有两个青春期的孩子,经常和其他同为青春期父母的朋友们一起分享经验。我们发现,确实没有一种最好的教养风格。就像在管理学中,我们说没有“最佳实践”(best practice)这种概念,就是没有一个最好的东西,让大家来照抄就好。确实没有。
在没有“最好的领导风格”的情况下,提升领导力的目标是什么呢?领导力有一个基本的定义,就是要共同实现团队的目标。显然,在组织管理的范畴内,任何组织或团队都有自己的目标,我们最终还是希望能够实现这些目标,但只有在团队每一个成员的个人目标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团队的整体目标才更容易达成。否则,如果大家仅仅关注任务或KPI,团队最终会散,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团队。今天我们既然是讲女性领导力,我特别想要分享一点,就是领导力提升的目标是每一个人,包括领导自己还有领导所接触的同事、下属,在做事和做人上都有生命的成长。
宋继文教授:对,我在与Emily老师分享和讨论时,我们也提到过,领导力提升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反思,即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自我觉察。很多领导者可能已经很优秀了,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某种水平,但领导力提升的关键在于保持开放的心态,持续自我反思。你可以意识到自己有哪些地方可以向别人学习,哪些方面还可以优化。这种开放的心态不仅让你在某些事情上学到更多,还让你更加放松,对自我有更深的觉察。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领导力提升方向。
Q5:如何看待现今的社会女性如何定义自己?比如说太能干了,男人会不会觉得太强势?如果为了家庭工作不能兼顾很好的话,怎么样去平衡、提升价值?
宋继文教授:我非常开心自己有一个和谐的家庭来支持我,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是避风港,也是我们保持快乐和平和心态的起点。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我越来越意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我们常说,女性在外面表现得很能干,但在家里可以稍微撒娇,不必总是那么强势。家庭是夫妻共同分担责任的地方,尤其是当我最近在做关于工作与家庭平衡以及子女教养的研究时,我发现妈妈们填问卷的积极性很高,但爸爸们相对不太积极。这让我思考,是否是因为家庭中的许多事情都是女性大包大揽全都做了,爸爸们就会觉得这些事情“与己无关”?其实,男人也应该更多地参与家庭事务,而女性也可以在家中稍微放松一下,偷偷懒。
黄国华教授:我觉得宋老师是一位非常温柔且坚定的女性领导。还记得以前做学生时,宋老师给我的印象一直是温柔而坚定。无论什么情况,她几乎在所有的情况都是笑眯眯的,说话特别温柔,总能体贴别人的需求。这就说明领导力和强势并没有直接的等号关系,发挥领导力不一定需要表现得很强势。宋老师刚才提到的谦卑型领导和服务型领导,都是通过明白自己的意义、通过服务他人来发挥领导力。我们都很怕跟强势的人在一起,无论有无领导头衔,如果一个人总是试图压倒别人,那么他实际上是做不了领导的。
Q6: 强势女性领导的管理风格倾向于控制,而且有 PUA 员工的倾向,那么中层员工如何向上管理这样的女性领导?
宋继文教授:这个问题问得非常高级,已经涉及到向上管理了。在管理学中,我们不仅讨论领导力,也讨论追随力和向上管理。Emily,你有没有遇到过强势的女性领导?就是那种控制欲比较强的领导,可能大家见到她都想绕着走,但又需要向上管理这样的女性领导。Emily,你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黄国华教授:我自己没有什么领导职位,但在职场中确实遇到过强势的女性领导。坦白说,如果女性领导特别强势,我觉得比强势的男性领导更吓人。那么,如何进行向上管理呢?我想回到我刚开始说的这个话题。很多时候,当我们看到别人表现得很强势时,尤其现在随着我年纪的增长,我越来越能够理解这样的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些需求。以前,如果有人对我发脾气,我可能会很生气,但现在我会更多地看到这个人发脾气背后可能有一些困境。如果我们能够带着共情的心去与她交流,尝试看到她的需要,而不是只看到她的强势,那或许是找到沟通途径的一种方式。
宋继文教授:Emily果然是学心理学的。的确,强势的女性领导者的面具下面可能隐藏着某些心理需求,比如缺乏认同,缺乏尊重,缺乏安全感,缺乏人人都喜爱她的这种感觉。因此,她可能觉得自己一定要做到什么。刚才有同学说“去掉领导的外衣”非常贴切。每个女性领导者都有多重身份,她可能是女人、女儿,也可能正面临生活中的压力。所以,我们要去关心我们的领导,不要只把她看作一个“强势的女领导”,而要首先看到她也是一个人——她有家庭、有自己的环境,可能正经历一些不顺心的事。去想一下怎样关心她、帮助她也是有帮助的。
Q7:男性女性在领导力方面有什么张力?作为女性领导者怎样运用女性领导力来化解这些张力?
宋继文教授: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面,就是许多男性领导者不太擅长处理人际关系,或者说他们更注重目标的达成,往往忽视细节。那么,作为女性领导者,在组成团队时,尤其是在高管团队或中层管理团队中,互相了解和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你是中层,我也是中层,或者你是主管,我也是主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他可能会忽视到哪些,我去帮助他,或者他知道我可能忽视哪些,来帮助我。
例如,我的一个合作者来自非洲,他有大男子主义倾向,哪怕不是他的课题,他也要说事情必须这样做、那样做。后来,我和他交流时指出:“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危险,领导?”他说:“哦,明白了,下次我不多说话了。我就告诉大家这个目标是这样,大家往那个方向走就可以了。”然而,有的时候和人打交道他又很焦虑,说:“为什么这个人一直不跟我们沟通?是因为他不听我的话,不想按我说的去做吗?” 我说:“不是,他现在有其他优先事项要处理。” 在这个沟通过程中,我常常充当中间人的角色,去摆平他们之间处理不好的人际关系问题。
其实,我非常希望告诉男性领导者,情商和情绪智慧是可以提升的,那会对他们的领导力有很大帮助。服务型领导和谦卑型领导的概念对男性领导者同样适用。虽然统计数据显示男性和女性的情商水平差不多,但现实中,男性确实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操练。很多男性领导者可能自认为自己已经很优秀,但事实上,他们可以通过关心他人、帮助人、带领团队前行来影响别人。男性完全可以学习女性领导力的这些优势,并通过实践不断提升自己。这样一来,男女两性可以相互理解,不需要女性总是在付出。
Q8:如何看待高校中往往是女学生的成绩好,然而进入职场后反而是男性领导更多?
宋继文教授:是的,尤其是在商学院,女生占大多数,但即便在科学、技术等领域,女性同样表现出色。咱们中国的孩子在学习上一直非常优秀,但在职场中,有时候女性需要提升自己的领导力,或是主动地把自己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很多女性为了家庭,往往花费更多时间在家庭上,因此在职场上可能没法投入足够的时间去参与一些课题,做一些有挑战性的项目,或超时工作。毕竟,背后还有整个家庭需要平衡,很多女性有责任心,就要去平衡,有时真的很难做抉择。
黄国华教授:我觉得这与宋老师刚才分享的话题有关。我不久前听过一个研讨会,讨论的是在美国的华人发展不如印度裔等南亚裔人群。他们在职场上的表现非常出色,其中一个概念叫做“竹子天花板”(bamboo ceiling),不同于我们常说的“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竹子天花板指的是,华人文化中太过强调谦卑,而在西方文化中,职场更看重决断力(assertiveness)和展示自我的能力(presentable)。女性由于表现得不像男性那么强势,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她们的发展。
另外一点跟宋老师分享的有关。很多女性并不把追求领导职位作为优先目标,并不是她们没有能力达到更高的领导层。所以一方面由于社会文化的限制,另一方面女性自己不是以追求领导职位为优先。如果那些成绩好的女生都追求领导职位,我相信她们一定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Q9:一个公司创始老板对公司的影响特别深远,是不是能够说明领导力是天生为主,后天为辅?
宋继文教授:我们经常会看到,创业企业的创始老板,其领导力、领导风格、领导行为,甚至性格,都像一种基因一样深深地印刻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一般来说,领导的风格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文化,而企业文化则会影响人力资源措施和管理系统,进而影响公司的方方面面。因此,这种文化带有强烈的个人印记,与创始人的性格紧密相关,因此可以说是一部分是天生的。
随着公司的成长,仅靠创始老板一个人已经无法管理整个大公司了。随着公司的壮大,需要一个管理团队来共同承担责任,这时后天的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管理团队的配合与协作变得至关重要,而高管团队的领导力也变得不可或缺。在这个阶段,有时还需要引入职业经理人,从家族企业到职业经理人会有一个过渡。企业也是有生命周期的,当你看到创始老板对公司的影响很大时,也许这不是他创办的第一个企业,也许他的第一个、第二个企业并不那么成功,而第三个企业正好非常适合他,令他能够带领公司走得更远。这个现象非常值得探讨。
同时,这也引出了另一个学术界常讨论的话题——家族企业的传承。如何既保留创始人的文化基因,又能保留这个公司优秀的持续发展、基业长青的基因,或是从创始人个人魅力的展现到团队领导力的塑造,其中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黄国华教授:我们刚才讨论的很多内容,尤其是与领导行为相关的部分,我们相信更多是后天培养的。然而,如果我们谈的是所谓“魅力型领导”,那可能会有一部分是天生的。比如,这位朋友提到的创始老板,可能确实有一部分是天生的特质。我们的研究发现,创业型人格确实有较大程度的天生因素。有些人,无论在公司做到多高的职位,他就是想要自己创业当老板,这和他们的性格特质有关,因此性格部分是有天生因素的。
Q10:如何和一个不断 load more 的领导相处?或者如何与一个不愿给你机会成长的领导相处?难道只能一走了之了吗?
黄国华教授:我以前也遇到过类似的领导,不能简单“一走了之”,因为即使你换了工作环境,也可能遇到类似的领导。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于不愿意给下属机会的领导,我认为这种领导很难成为好的领导。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做什么呢?我想如果是我的话,我会在自己有限的范围内尽力把事情做好。如果我的发展机会不局限于这个领导,那么我就可以寻求其他的机会来展示自己。
当然,我和宋老师都在高校工作,因此领导对我们的影响相对有限。我理解在商业机构中,领导可能对个人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宋继文教授:有时,领导发现不了我们的优秀和进步。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主动和领导沟通,表达你对职业发展的期望,寻求他的支持。或者你可以寻找其他的同盟,找其他的领导,因为领导不只是一个,可能有几个都是同一层级的。可以跟其他领导沟通,展示你的能力和成就,甚至考虑换一个部门。我相信总有适合你的发展机会。在这个过程中,确实会遇到一些不支持下属发展的领导。
我曾有一个好朋友,他在读博士时,导师总是把他的文章压在那里,也不看,写了十篇也不发表,最后他毕业了。十多年之后,我问他那些文章发表了吗?他说没有。这对他的职业生涯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和损失。好在他心态比较平和,重新写了其他新的文章,并决定不再与那位导师合作。
因此,我们需要尽可能找到自己的同盟(ally),找到自己的支持者,找到自己的导师(mentor),这个人可能是你的上司。即使上司不给予支持,也可以寻找其他的导师或贵人,帮助你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大的进步,提升你的人际网络。研究表明,当你的人际网络多样化,不仅限于本部门,而是扩展到公司其他部门或其他公司的时候,你的职业发展路径会越走越宽。
MBA 人力资源管理 客座教授
- 香港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
- 现任Kepha学院MBA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客座教授
- 目前是香港浸会大学管理学系副教授,教授人力资源相关课程
- 研究兴趣包括工作场所的压力和不确定性、工作不安全感、组织中的情绪以及团队过程
- 香港科技大学博士,现为利兹大学商学院教授、系主任。
- 研究兴趣包括社会交换理论、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国际企业本土化进程等。在SSCI检索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应用心理学), Journal of Management (管理学报),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election and Assessment(国际选拔与测评),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人力资源管理)等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
- 爱思唯尔2014-2022年中国高被引学者。
- 为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北京市司法局开展管理培训,被聘为西城区专家调解员。
- 为国家电网、美丽中国、奇瑞汽车、青岛远洋等提供人力资源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