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刚博士 | 疫情后,如何培养有幸福力的孩子?

编者按

日前,谢刚博士做客Kepha学院心理讲堂直播间,和大家分享积极心理学领域对幸福的研究的发现,并由此探讨我们应该如何培养有幸福力的孩子,以及怎么样把它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

01. 培养幸福感为什么这么重要?

非常荣幸有机会跟大家分享关于幸福力的话题。我自己本身其实是做学校心理学工作的,以我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观察,发觉往往在孩子出现严重的情绪、学业、行为等问题的时候,他们才到我们这里来做测评、诊断和后续的教育方案的设计。我们属于善后型的服务,但是我在工作不到一年的时候就发现这个模型是事倍功半,因为孩子必须要滞后两年才能到我们这里来测评诊断。而我发现很多孩子在问题不是很严重的时候去干预的话,效果是事半功倍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要找到积极心理学的原因。我从2017年开始在索菲亚大学任教积极心理学,教了6年硕士课程,明年开始教博士的课程。所以非常高兴有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积极心理学领域对幸福的研究的发现,以及怎么样把它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

为什么幸福这么重要?以至于受到了全世界各个领域的关注?比如说3月 20 号是联合国指定的世界幸福日。已经十年了,从2013 年开始的,今年是第十个年头,每一年联合国都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做一个全球100 多个国家的幸福指数的比较,最新的 2023 年的结果已经出来了。

为什么这么重视?因为不管是什么年龄阶段,孩子也好,成人也好,你去调查一下,会发现他的幸福感跟他的学业或者业绩等等都是显著正相关的。哈佛大学教育心理学院的一个研究发现,孩子自评的幸福感跟他的成绩是显著正相关的。在职场也是一样的,我教的积极心理学原来都是在 MBA 的项目,教的就是职场的精英。一个人在职场上的幸福感和生产力是显著正相关的,以及跟他的健康状况,还有工作效率等等都是显著正相关的,而跟病假的天数就是显著负相关的。

一个自评幸福感相当高的员工,他平均下来一年的病假只有 3.9 天。可是如果是自评幸福感很低的话,至少平均下来有将近 11 天的病假,这个区别是蛮大的。赶走黑暗最有效的是光明,所以培养幸福感非常重要。世界精神卫生联盟网站的一个资料显示,每一个国家都为那些不幸福的人,或者是甚至发展到病理的状态、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投入了大量的善后的工作。出了事再来治疗,这个时候是事倍功半的。

清华大学社科院的院长彭凯平教授是我们国内积极心理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在 2021 年的时候和他的团队在新华社的帮助下,对全国范围内 30 多万中小学生开展心理调查,这个是结果,大家可以看一下,这里面提到的四条全都是我们今天要讲到的,你如果是有幸福感的话,这四条都会提升,兴趣是积极情绪的一种,动力也是我们幸福感的一种,我们都想要孩子有内驱力,还有社交的能力,以及生命中的价值感和意义感,这些都是我们幸福感的不同的层次。

2021 年的这个大样本的调查,显示普遍存在的“四无”的现象很叫人痛心。刚才大家看到没有?消极的情绪,它的杀伤力是非常大的,让国家蒙受很大的经济损失,让孩子失去了生命的动力。但是也不用担心,情绪的杀伤力确实很大,但是没有情绪也就没有黑暗向光明、冷漠向活力的一个转变,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如果没有消极的情绪,或者甚至是病理性的情绪会造成这样那样的损失,同样也就没有积极的情绪会让我们能够加倍提升工作和生活的效率,能够活出生命应有的喜乐。

《象与骑象人》是我们积极心理学的一本经典的著作,它里面有一个关于幸福的假设,比如我们都希望孩子在学习上、生活上有内驱力,可是明明你跟他讲了这么多道理,他为什么听不进去,做不出来呢?就是因为理性上他知道他应该去学习,应该抓紧时间,但是情绪总是不能到位。情绪就像这个大象一样,明明我们这个骑象人站得高看得远,他知道该怎么做,可是他就是调动不起来这个情绪,而情绪决定了一个人到底能不能有去做的动力。

Emotion,情绪、情感,它的词根 mot 跟这个 motor 发动机,还有 motivation 内驱力,这些都是同一个词根,意味着它是我们行为背后的动力。我们可能理智上知道该做什么,可是你如果不感到有兴趣,不感到有动力,不感到这件事对你将来很重要,就做不出来。这也是为什么心理学界第一位心理学家、美国第一位在学校教心理学的老师 William James在他教心理学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了获取、保存并且恢复幸福感对大多数来人来讲是做事的潜意识的动机,值得为之奋斗,而那时候还并没有脑科学的研究。

我在疫情期间一直带国内的积极少年营,还有北美的积极少年营,有家长营的家长反馈说他的孩子曾经跟朋友聊天,说如果考不上好高中就自杀,自杀的方法都想好了,这个孩子说家长总是告诉他要先苦后甜,你先付出了努力,将来就会有很多的快乐。

这个初三的学生已经意识到,我不想什么先苦后甜,我就想一直快乐着。你觉得孩子这种想法有问题吗?没有问题。根据刚才 William James 的想法,我们每个人都是为了快乐愿意去付诸努力,可是如果他觉得这个过程太痛苦的话,就进行不下去。所以今天我们就讲怎么样让孩子能够带着动力去发挥他的潜能

心理学上对幸福感的研究由来已久,有几十年的历史了。这是上世纪的一个研究,“毕业照上的笑容”,当然这个笑容是真心的笑容,就是嘴角上扬,眼角有鱼尾纹的这种笑容。研究者预测这些学生在十几年成人之后的婚姻的满意度和寿命。其实有几百种研究都翻来覆去验证了当一个人处在积极的情绪下时,他们的认知执行功能,比如说目标定位的水平,自觉行为的水平等等这些都会更高。

《积极情绪的力量》里面总结了几十年的积极情绪的研究,不管是 4 岁的孩子,还是学龄儿童,还是成年人,只要是先调动他的积极情绪,让他更加的有幸福感,那么他后续再做任何的任务,也许是学一个新的外语的词汇,也许是做数学题,也许是解决复杂的谈判任务,他所体现出来的记忆力、专注力、创造力、决策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前瞻性思维、内驱力和自控力等等,这些都会显著正相关的。

另外一个特别有名的研究,是在修女的自撰文中一些积极的词汇像希望、感恩、爱等等从侧面反映出来她们幸福感的多少。结果发现她们年轻时的日记里体现出来的幸福感跟她们的寿命之间存在令人吃惊的关系,180个修女中52% 能活到 93 岁,而她们生活的方式是完全一样的,也都生活在类似的环境中。

在 2013 年纽约最畅销书《孩子如何成功?》这本书里面,大家可以看到这 7 个因素基本上都和积极的情绪有关系,比如说热忱、感恩、乐观等社交智能,这些其实都跟我们下面要讲的幸福感是有关系的。

所以成功和幸福是手牵手的,这也是为什么哈佛幸福课的教授本·沙哈尔说,大家都以为是成功了才能去幸福,其实不是的,应该是你幸福感高的时候,你成功的几率更大。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积极心理学我们已经领先世界,虽然在心理学其他的领域我们国家可能还在追赶的过程中。我们有世界一流的幸福实验室,就在清华大学,还有各种各样的幸福校园、幸福课等等,也期待更多的学校开始加入积极教育。

学业和我们孩子的幸福感是同样重要的。这就是为什么在我谈到怎样提升孩子的幸福力的时候,要先问一下在座的各位,你们的幸福力是不是高于平均水平了?我很喜欢米兰·昆德拉这句话,他说“生小孩的前提是你已经证明了人生是快乐的”。

我要请大家选择目前阶段最能描述您育儿心情的三个形容词——没有快乐,或者是跟快乐相关的积极词汇,比如说充满了希望,看到孩子就高兴,忍不住嘴角上扬,有没有这样的?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就是正确的育儿的状态。

为什么要先问一下各位家长朋友的幸福的状态呢?因为情绪的传染性是非常强的,特别是朝夕相处的家人。父母对孩子的幸福感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因为天天跟孩子见面,我们大脑中都有镜像神经元,这个在无意识中就会反馈周围人的情绪的状态,所以我们会无意识中去模仿的。

这就是这是我们上世纪一个特别经典的实验,因为我们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常常在不同的族裔中会出现不同的反应,但是这个实验不一样,这个实验在所有的族裔中都发现了同样的结果。大家可以看到,当妈妈是温暖的时候,孩子是非常镇定的,但是当妈妈面无表情的时候,孩子试图去改变妈妈,而改变不了的时候,孩子就崩溃了。这个就是情绪之间的影响力,大家有没有看到?不用说一句话,你的脸色就可以对孩子产生这么大的一个影响力。

如果你的爱造成了自己很多的焦虑,包括孩子被蚊子咬了一下,你都觉得这个让你产生了非常紧张的情绪的话,你想想孩子他怎么能快乐得了。

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牛津幸福感问卷,把这 29 道题做一下,有一些是反向积分的,最后大家可以比较一下,你有没有高于,比如说至少要高于 4.25 分,大家可以去看一下,我很喜欢这个问卷,因为他把整个幸福感的五个维度全都覆盖了,所以是非常全面的一个幸福感。(编者注:请加微信号Kepha1获得问卷及谢刚博士提供的其他资讯)

一个人在一生的过程中幸福感的走向,从 16 岁到 88 岁,七个不同的跟踪调查发现了同样的一个趋势,这个趋势就是,他的最低点出现在你家的孩子是青少年的时候,就是你47 到51、52这个年龄。我当时研究 Meta analysis,这个综合研究出来的时候,刚好我就是 49 岁,我说刚好处在这个最低点,但是我是极度乐观的人,所以我一看到这个结果我就觉得太好了,现在已经到谷底了,以后就是一路往上升了。

所以如果大家觉得自己现在幸福感没那么高,这是非常正常的,为什么呢?这是我们进化心理学发现的,自然选择毫不在乎我们是不是幸福,只在乎我们能否活着,甚至不惜让我们悲惨地活着

所以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心理学研究发现,负面的情绪,它可以占据我们全部的意识很久,而且是非常的深。举个例子来说,就是我们如果好事发生的话,就像那个不粘锅一样,很快就忘掉了,就滑掉了,在大脑中不留痕迹的。但是如果坏事发生的时候,就粘着在我们的大脑上,我们的大脑是非常容易记住不好的事情,这是进化中一个规律。

这本书也是我们积极心理学的一本非常好的书,翻译成中文叫做《撞上幸福》。 Doctor Daniel Gilbert是研究情绪的最著名的学者之一,他里面有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他说,我们的大脑看着是接收眼睛看到的信息,但是我们的眼睛看见什么都是大脑相信的,我们相信什么,你看到记住的都是符合你的理念的,我们自己不相信的那些我们看不见,特别是我们中文的文化,对幸福感特别的不利。

为什么呢?彭凯平教授曾经分享过一个研究 13 种语言正面负面的表达,研究发现就是我们中文是负面倾向的,所以我们如果讲负面的话,大家都觉得你很有道理,但是讲正面的话,大家就觉得你在装,所以这个也是文化的一个影响。

那现在的目前的现状是什么呢?我们的孩子,美国、中国都是一样的,美国的 13- 18 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每 5 个里面就有一个达到临床诊断标准的精神疾病,中国也是一样的,这是我们 2023 年的这个精神健康蓝皮书,大家可以看到高中生抑郁的检出率甚至达到了40%,就算是这个有点夸张,把它砍一半,20%都是相当惊人的。

而且刚才这个美国的数据为什么要特别分享一下?因为大家看一下美国的心理学专业的博士生的毕业生,比中国要多个17 倍,而且美国的人口是中国的 1/ 5,在这种情况下它的比例都是一样的。换句话说,美国心理咨询这个专业,还有师资和专业人士的培养等等都远远领先于任何的国家。但是你只靠去治疗,是不可能培养出来幸福的下一代的,你只在他出事了以后再去心理治疗,这个不是出路。这也是为什么从 2002 年开始,我发现积极心理学之后,这就是我一生的热爱,因为只有从这个预防的层次层面上,我们才能够帮助孩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心理治疗当然也重要,就像是北大的心理咨询中心的主任彭凯平博士指出来的,调查的很多北大的新生,本科的一年级和研究生的一年级的学生,发现他们 40% 左右觉得学习没有意义,很多是有自杀倾向,30% 以上,他发现他们不是想死,而是不知道怎么活着。所以我们一定要帮助孩子能够活出生命的喜乐,那时候他根本就不会去想去自杀的。

我们在心理学上常常讲,如果你真正了解了,你就知道怎么做,我们在幸福感上是一样的。我们希望在这节课后,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幸福,是哪些组成成分,你知道了什么成分,大家就知道该怎么去做了。

02. 幸福感的第一个层次:主观的幸福感

幸福感分三种层次,一种是主观的幸福感,还有一种是心理的幸福感,还有一种是社会的幸福感。那么我先分别来做一下介绍。

主观的幸福感非常的简单,就是你的满意的生活度,拥有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远远高于消极的情感体验,就这么简单。你对生活满意吗?你的情绪情感中,这个积极情绪占了多大的比例?这也是我在执教的积极心理学在过去的 6 年中讲的。它基本的框架中,积极的情绪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这部分也可以很快的去得到。

那这一部分为什么有的人幸福,有的人不幸福,有的人的积极情感的比例就很高,有的低很多?这个确实是受基因的影响。我们在心理学研究中发现,积极情感是与生俱来的,占到了40%,消极的情感占到55%,这是来自于遗传的,这占了很大一部分。但是有的人就觉得天生占这么大比例,可是问题是还有 40% 是我们可以掌握的,叫 voluntary factors,就是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的。我们的课程今天主要是讲这 40% 我们可以控制的,另外还有 8% 到 10% 是由环境影响的,这部分的占比是相当小的。

换句话说,你想让孩子的幸福力高,你觉得给他提供很好的物质生活,他会幸福吗?不一定。首先就是基因,它都是根据同卵的双生子,也就是基因完全一样,但是在出生的时候被不同的家庭抱养,就是后天的成长环境不一样,然后在成人之后再跟踪调查他们,所以这个是特别科学的一个研究,你的基因完全一样,但是不同的环境中发现,就算他们不在一个同样环境中成长的话,那么在成人之后发现他们的乐观悲观的倾向,兴趣爱好等等,这些都是惊人的相似,包括择偶的标准,所以这个发现就是占 50% 左右。

但是稍微提一下比如说收入,收入并不是你钱跟这个幸福是毫无相关,它是有一定的相关,有一个拐角点就是当你的衣食无忧,你不用为生活发愁的时候。

比如说我以美国的硅谷为坐标,硅谷的生活成本比较高,一家四口的话远远高于美国其他地方,其他地方大概是5万以后幸福感跟收入就不再相关了,但是在硅谷是 12 万,总之它都有一个拐角点。这个是我们中国的一个二线强城市,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有,就是收入并不完全决定我们的幸福感。

还有就是健康,你觉得孩子各方面都很好很健康,他就幸福了吗?也不一定,这个也是 8% 到 10% ,没有显著正相关的。这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尼克胡哲,他天生是海豚症,没有双臂也没有双腿,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活出了喜乐的人生,所以健康也没有决定性的作用。

那么什么有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在主观幸福感这边看一下它有生理的基础,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我们在座都是成人,都知道我们哪天睡好了一觉,第二天醒来精神特别好,看谁都顺眼。所以睡眠、健康的饮食,还有体力锻炼,这些都会提升我们的幸福感。

睡眠大家一定要注意一下,我们中国有睡眠障碍的已经好几亿了,所以一定要保重自己的睡眠。我们情绪不好的时候先睡一觉,这是最好的一个调节情绪的方法。我们的孩子更是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不幸福的时候,让他补一下觉,在周末的时候补一下觉,这是最快能够提升幸福感的。

睡眠不足,不光是影响到我们的学习的专注力等等,记忆力等等,最重要的是影响到我们的情绪,很烦躁。

还有就是饮食,基本上是对心血管健康有帮助的这些食物对我们的情绪的健康都有帮助,为什么这样?因为它影响到我们肠道的健康,比如说我们刚才讲到五种幸福荷尔蒙,其中一种是血清素,血清素10%是在大脑中分泌出来的,就是我们锻炼身体的时候,比如跑完步之后就跟打了鸡血一样,这个就是血清素。但是90%的血清素是分泌在我们的肠道中的,所以孩子的食物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幸福感。

锻炼身体更是了。如果在座的各位有青少年的孩子的话,如果您想帮助孩子能够持久地保持幸福力的话,养成锻炼的习惯,这个是给他的最好的礼物。

主观幸福感很简单,就是你的积极情绪远远要高于消极情绪,研究发现他情绪的频率比强度更重要。我们在过去的讲座中跟大家分享过,就是你的中立的和积极的情绪,比如说感兴趣、满意、自豪,看到日出落日落这种敬畏,还有逗趣、感恩都是,加上中立的情绪一定要高于消极情绪,比如说焦虑、恐惧、愤怒,失望等等,高于这些消极情绪 3 倍就可以了。我们不要笑口常开,人做不到的。因为我们的生活总是有起伏的,所以就说至少是 3: 1 的时候,我们就处在一个健康的状况

很喜欢Dr. Langer,她是我们积极心理学之母,正念之母。她是哈佛大学的教授,她说其实人生就是一个一个的瞬间组成的,你把每一个瞬间过好了,那么你的一生就好了。所以这个瞬间你怎么把它抓住,你能够让这个美好的瞬间能够持续?

这是我带的博雅小学堂的积极少年营里面孩子们的感恩日记,这是孩子自己拍的,然后再加上文字。这是去年 1 月份的,大家可以看一下。你是不是看到之后就觉得心情很愉快,保留这种记忆,就是对这种美好,有生活中的这些令人鼓舞的温暖的事情,你把它写下来,感恩日记,这些都会加强我们的主观幸福感,让你感到幸福。我们甚至有孩子拍一张照片,这是去年的孩子,他记录自己暑假的时候做一道新的菜等等,这些感恩日记都会提升我们瞬间的幸福感。我们心理学上对这个3件好事做了很多很多的研究,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抑郁的症状对照组,就是不做这个 3 件好事的记录,每天没有记录一下发生的3件好事。

那大家可以看一下抑郁的症状,红色的是抑郁的症状,随着时间它会降低的,而这个幸福的指数随着时间,你如果做过这个 3 件好事的,这个坚持得越久,它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所以我一直觉得积极情绪的捷径就是写感恩日记,大家可以试一下每天记录一下至少一件让自己心生温暖,让自己感恩的事情。再就是你能够品味,比如说你吃一顿好饭的时候,你嚼慢一点,好好闻一下那个香味,好好地去品味一下那个滋味。

其实感恩日记就起到了这个作用,让我们把美好的事情能够留得久一点,能够哪一天心情不好的时候,你还可以回去看一下。在我的积极少年营和积极家庭营中,我们很多家庭做了一个感恩树,每个人把自己感恩的事情做在小贴纸上,贴到上面去,心情不好的时候,你过去看一眼,你真的觉得是非常的温暖。

我也喜欢在我的朋友圈里面记录这些生活中美好的瞬间,这些都是帮助我们能延长我们的主观幸福感。其实除了感恩日记之外,其他的比如说你吃一顿好饭,也能有这种主观的幸福感,来得快,去得也快,这是主观幸福感跟其他两种稍微不一样的地方。

下面两种就比较持久了。

03. 幸福感的第二个层次:心理的幸福感

大家看一下这个心理的幸福感的定义,你看完之后就觉得,哇,这才是真正的幸福,努力的表达和实现内在的潜能这种状态,它包括什么呢?自我接纳、积极关系、自主、环境控制、人生的目标、个人的成长等等

一个幸福的人,他不接纳自己,老是觉得自己这不好那不好,他肯定幸福不了,他跟周围的人关系很差的话,他也幸福不了。还有自主感,一个人所有的事情都是别人来安排,特别是十岁以上的孩子,他也幸福不了。他觉得自己对环境的控制是失控的状态,他也幸福不了。没有目标的人生,他的持久的幸福感也是没有的。人生来都有卓越的这种追求,所以他如果没有感觉到自己每天都在有进步,这时候他也幸福不了。所以有这些幸福感的支柱的人他不大可能不成功,这个是我们今天要特别强调的一点。

首先就是接纳孩子。刚才讲过了,我们家长的幸福感对孩子有直接的影响。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就是我的父亲在我小的时候从来对我没有笑容的,我原来不知道我父亲在家里总是皱着眉头的,直到上大学的时候,我大一的舍友告诉我,说你怎么总是皱着眉头呢?我说我没啊,结果我一照镜子真的是,而且我是不自觉的,并且已经到什么程度了?一个特别深的八字形,成人以后花了我好多时间才把它去掉。它就是个反射,就是我的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在反射我爸爸的面部表情。我希望大家给孩子的镜像神经元中留下的印象都是笑脸,千万不要给孩子留一个八字眉。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影响到孩子能不能接纳自己。

我特别喜欢拿刘大铭老师这张照片来分享,就因为他妈妈这个眼神。刘大铭老师是中国第一位坐着轮椅在国外拿到学位的。我们很多健康的孩子在国外都被退学,你看他眼神中的坚定,跟他母亲眼神中的温暖。虽然他出生就被诊断为成骨不全症,但在妈妈的眼中他就是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完美的,真的非常感动,这个接纳是孩子幸福感的力量。

大家可以参考一下《6A的力量》。我们希望孩子将来有一天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任,大部分孩子也能做到的。但是如果我们能从接纳开始,那是基本的一步,接纳不是目标,接纳是一个过程。你接纳了才会真正看到,噢,他是我的孩子,他是非常宝贵的,有价值的,你才会真心地有后面提到的这些积极的反馈,这些赞赏、关爱、时间的高质量的陪伴等等都会出现的。但是你如果从心里不能接纳的时候,你就算是有一些积极的反馈,那都是装出来的,持久不了的。总有一天会爆发的,那就前功尽弃,所以我们一定要先从接纳开始。

最近这一期积极家庭营里面有一位家长这句话让我很感动,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当时就在讲:“我们可以跟孩子有不同的意见,但如果否定他的感受,就是他的情感,觉得你怎么能生气呢?你有什么资格哭呢?等等,这种情况下只会延长他们处理情绪的过程。”

结果有一位家长就说他深有感受,他说以前确实经常否定孩子的感受,觉得你这么矫情,这么敏感啊,结果导致小事变成绵延不绝的吵闹和发泄,情绪失控。他从无数次的战争中领会到这一点,说要是早点听课就好了。在我系列的家庭教育课程中,这是其中一课,就是我们一定要先接纳孩子的情绪,他才会快速地处理他的情绪。这个不光是在家里,在学校中也是一样的。

大家可以看到,当孩子受到老师的接纳的时候,也会点燃他,老师就是给他一个纸条告诉他说,你最近作业进步挺快的,这种认可这种接纳都会让孩子更加努力地做作业,就是这么简单。特别是越小的孩子这个功用越明显,所以孩子感觉好的时候会做得更好,做得好,感觉也会更好。家长也是一样的,我们在夫妻之间也要互相接纳和肯定,也会激发双方更加努力的行动。

有些家长就问: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呢?他要是好好的,我不就接纳了吗?他要是好好的,我不就鼓励了吗?就他这个样子,我怎么看到他好的地方呢?所以,这个突破口一定是在我们自己,我们孩子的情绪的处理系统一直到女生是二十七八岁,男生是三十岁的时候才能完全发育成熟。

作为30 岁以上的成年人,我们已经发育成熟了,可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但孩子控制不了,我们一定要先从自己开始,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他本身就是非常值得尊敬和爱护的,这时候他才有向上的努力。没有一粒种子不想发芽,也没有一个孩子天生不想学好的,哪个孩子出生的时候就下定决心要惹你生气呢?一定是环境出了问题。有一位家长说,我们家的孩子是天天被老师点名的,孩子有一天回到家之后,一进门就大声跟妈妈讲,他说我今天只被点名一次,是不是有进步呢?每个孩子都有这种向上的力量,可是如果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就告诉他说,你看你,因为什么被点名了?完了,孩子很快就会变成破罐子破摔,就麻烦了,他向上的动力就没有了,他只能从这些不好的事情上去取得负面的关注了。所以每个孩子都是想幸福的,都是想被认可的。

还有,幸福的孩子,他一定是自信的,孩子不自信很难幸福的。那怎么去自信呢?听过我之前的讲座的家长都知道,我原来是初中荒废了三年,是高一的期中考试之后老师的一次家访,半个小时改变了我一生的道路,使我从一个学渣变成了一个终生学习者。这就是老师的信心变成了我自己前进的动力,然后我前进的动力有一点点小的进步之后又鼓励我继续投入更多的努力,这样就慢慢内化成我自己的动力了。

所以我们在座的各位家长都可以做到这种信心,不管是孩子现在有什么样的困难,他总有微小的进步,每一天对孩子微小的进步我们能够持续地给他提供特别具体、特别真诚的这种反馈的时候,大家都愿意让孩子有这个内驱力。

可是真正在学习上、学业上有内驱力的孩子 5% 到 10% 左右。但大部分的孩子他能做到努力地、负责任地去生活,完成自己该做的、该有的这些人生的任务,学习的任务,为什么?因为这种或多或少的反馈,能够慢慢内化成他自己前进的动力。包括我自己的孩子都不是那 5% 到10%。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我们环境中的这些滋养使他可以养成好的习惯,他只要是坚持努力,他一定会有这些进步的,会越来越有内驱力。

相反,当我们不相信孩子未来会变成一个有责任感的成人的时候,焦虑开始的时候,就是信心结束的时候,这时你就一定要去转换一下。如果你不相信你的孩子,又想提升他的幸福力,那没有其他的道路,你先去相信孩子,才有可能把他变成孩子幸福的一个力量。

孩子如果不幸福的话,你要看一下,他的情绪下面都有二层的情绪。他的愤怒,他的放弃、躺平,甚至是绝望、无助这些情绪下面都有一些未完成的心理的需求。英语里面常常说真正跟别人同理的话是站在别人的鞋里面,可是我们能够站在别人的鞋里面,一定是先脱下自己的鞋。所以一定要真正地看一下孩子,哪怕是再不可理喻的一些行为,都有背后的原因,你找到的是他的期待值,他的期待没有得到周围环境的满足,或者他自己对自己产生怀疑,他的感受没有得到别人的共情,这些都是有可能的。当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孩子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帮助他们快速的提升情绪的状态。

刚才讲到了心理的幸福感,还有一种是掌控感。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你觉得生活和自己做的事情掌控感比较高的时候,你的幸福感有大幅度的提升。可是我们的孩子自己是上什么学校基本上做不了主,早晨几点起床做不了主,摊上什么样的老师做不了主,做什么样的作业也做不了主,那你必须得给他安全的范围内有机会去加强他的这种控制感。

比如说周末至少有一个活动是他自己选择的,让他有一点控制感,周末的时候他能够有一点自主的时间,比如说他建议全家一起去爬山,或者一起去哪里吃顿饭,在尽可能安全的范围内,让孩子能够有机会能多体验这种控制感。

再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家和万事兴。当家里处在一个无序的状态的时候,也非常影响到孩子的幸福感,因为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心理学做过很多的大样本的研究,发现当一个家里充满了吵闹矛盾的时候,孩子对情绪和行为的控制能力会削弱,然后更容易产生这些跟幸福感相反的情绪。

我特别喜欢北美的徐明大夫,他有一次做了一个关于焦虑和抑郁的实验,他当时用了一个斯坦福大学的实验,他的结论是,青少年的幸福细胞多少决定了他抗焦虑抑郁的风险的能力。什么是幸福细胞?就是我们类似于我们刚才讲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幸福的瞬间。除了我们刚才讲的这些,比如说你正念的、不加评判的专注在享受自己,哪怕是一顿好饭,哪怕是你跟别人有一场特别好的对话,这种充分的品味、竞技的瞬间。

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就是通过改善父母跟孩子的沟通的方式、相处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幸福,这个就是孩子的幸福细胞。因为生活中总有困难、挫折、甚至是失望,这些总会有的。但是如果孩子的幸福细胞越多,他能够抵御这些事情,他的心理的韧性就越强,他的幸福力就越强。这些包括什么呢?很简单,不要钱的,一个微笑,大家可以去照镜子看一看,你笑起来真的很好看。还有就是多倾听,多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很重视他的感受,不要急着去否定或者是提建议,用简单的词语来复述一下,表达一下自己听到了孩子的想法,说出他们的感受,如果我们错了,及时地承认就是了。

交流的方法都是有迹可循的,就是要用积极的语言。我们说什么能不能造就人,我们说出这个话能不能带给孩子愉快的情绪,激励他关注生活中美好的东西,能够发挥他的优势,发现人生美好的,有没有?最简单的一句话就是你说出这句话来有用吗?有没有造就人?当然这一点也是要特别心疼一下我们的父母,我们上有老下有小,还要忙工作,回家还要以饱满的情绪来面对我们的孩子,真的很难,所以我们自己一定要有足够的支持,一定要先照顾好自己,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毫无保留地给予,但是只有爱是“满自溢”,我们一定要好好爱自己。

我最新版的家庭教育课程中加了 4 课,头4课我先告诉家长怎么要保重好自己,调整好自己,然后下面的 24 课再去看怎么样去教育我们的孩子。

如果各位家长觉得自己幸福力不足,看什么都是往不好的地方去看,那我们可以去习得乐观,任何的事情的发生,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情绪的反应,中间就是差了这个b。同样的事情有一个看不见的那个belief,那个我们的信念,自动化出现的观念,一看到孩子打游戏,就觉得他一直在打游戏,他就是游戏上瘾了,就是不在乎自己的学习,就是懒惰等等,所以我们一旦出现这种自动化的观念的时候,特别影响我们的幸福感。

这个时候你如果想变成信心满满、能力满满地去面对这个事情,我们一定要去改变这个b,一定要看到孩子并没有我说的这么严重,比如说他在打排球上还是很有上进心的,他在待人接物上还是很有爱心的,他还有很多很好的品质。为什么我一看到他打游戏,我马上觉得他前途无望呢?就产生绝望呢?所以我们要改变一下,要全面地看这个问题,这就是乐观和悲观,也是我们幸福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解释方式

我们看到不好的事情的时候,看到他只是一部分,您相信您看到的孩子在家里的这个样子,只是他的一部分,不代表他在学校的样子,他现在的样子也不代表他将来的样子。所以一定要以成长的眼光、全面的眼光看我们的孩子,而不是扩大他的那些需要提升的地方。

我们以这个四五十岁的年纪看十三四岁的孩子,看哪都是需要提升的,降低我们的幸福力,也不容易让孩子有幸福成长的这种土壤。所以一定要用新的想法来质疑一下,到底我自动化出现的对孩子的这种评判是不是完全客观的。如果孩子现在交友方面还有欠全面,或者是学习方面还有欠方法,我们就提醒自己,他现在还不知道怎么样去用社会能接受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愤怒,这样我们自己也会更加的平稳,我们的情绪会控制得住,我们的孩子也更加的有信心。

在交往的过程中,最重要就是刚才讲的这些建设性的能够造就孩子的话,它的比例相对于那些指正性的一定要是 3: 1 的时候,孩子的幸福感是最容易提升的。

这是这个积极家庭营中的一位家长,孩子已经高三了,他觉得孩子对学习没动力,他就是努力地去给孩子提供具体而真诚的反馈的时候,结果孩子的变化就是,孩子居然跟妈妈说,学习好像还蛮有趣的,这就是孩子的向上的这种力量。

主观幸福感最后一项就是个人成长。他就开始个人成长了,个人成长就是人都有向往幸福的这种能力,个人成长了让他能感觉到成就感,谁不想要啊?谁不想感觉到自己挺好的,他感觉到,我妈觉得我还挺好的,这么多地方我妈妈都看见了,这时候他自己向上生长的这种力量就出来了,他也会越来越幸福的。

还有一个,讲幸福感的时候,我特别害怕大家误解积极心理学,觉得它就是鸡汤。不是的,我们积极心理学特别的强调你怎么样才能够幸福呢?积极心理学就是揭示了人类优势和促进其积极功能的应用科学,它必须是把我们的优势能够应用在生活中,才能提升我们的幸福感。

比如说学生,学习也许不只是书本上的学习,也许是篮球,也许是跆拳道,也许是书法,也许是滑冰,总之你把你的优势发挥到极致的时候,你就会幸福,因为人都需要成就感,幸福感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你这时候得生活才更有意义。

所以我们的孩子要想幸福,他一定了解自己的长处,了解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了解怎么样才能够让自己快速的舒缓情绪等等,这些都属于了解自己的这一部分,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做一下 VIA优势量表,里面有一个专门是给17 岁以下的孩子设计的青少年版的,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是我们积极心理学的两位奠基人花了三年多的时间才总结出来的,是跟DSM心理疾病的诊断的标准相比较的,这些全部都是人类放之四海皆准的优势和美德,你发现了之后可以去应用,应用得越多,你就越幸福。

这个是在宾州大学的积极心理学中心,上面说到,什么是幸福的黄金之路呢?就是你充分利用自身的标志性的优势,你做完量表之后,它会自动给你列出来你最强的5个优势在哪里。孩子有的时候不知道的。这里面有6个板块,24 个,你算出来之后,它会自动免费给你算出来你的5个最强优势。你可以选择中文。我们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这 24 个优势里面包括的热情、感恩、希望和爱,比起那些热爱学习跟生活的满意度之间存在更为强烈和稳定的关系,所以这几个是对我们的幸福感最重要的几个决定性因素。

总之你最强的这些优势能够发挥出来,这是通往幸福感的最重要的途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增强自己的自我效能感。孩子想幸福他一定是对自己有信心的,不一定是在课本的知识上,一定要在某一个方面他能够看到过去好像成功的经验比失败的多一些,或者他自己没有这么大的信心。可是他看到身边的人,比如说他的爸爸失业了,还在努力地去寻找工作,没有放弃,这些都是替代性的经验,也可以增强他的自我效能感。再就是当他自己失败的时候,别人是怎么解释的,这些都会让他理解到底他应该知难而进,还是看到困难的事情就往后躲,因为它会带来羞耻感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周围的家庭环境中可以影响到孩子的。

下面我要讲到的就是我们的目标感,这是我的积极少年营中的一课,目标很重要。让孩子写下自己一年、五年、十年之后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未来理想的你是什么样子的,在职业上、在爱好上,在人际关系上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这目标写下来,他们会提升 42% 的达成几率。

心理学上做过大学生的研究,发现他们每天花15、20 分钟写下自己的目标,写得越详细,持续几周之后发现提升的不光是幸福感,而且是诸如身体的健康这些我们想要的好的方面都会有显著的提升。目标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我们达到最幸福的状态,也就是心流的状态。你做一件事情沉浸其中,忘记了时间的存在,这是我们终极的幸福的体验,这种体验最常发生的就是在我们感兴趣的事情上,当然心流体验也要小心,打游戏也能达到这个状态,那这个就是无意义的心流的状态。所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参考一下系列的课程。

这个心理幸福感还要稍微提醒一下:不要比较。如果我们常常把孩子跟别的孩子比较的时候,这非常降低孩子的心理的幸福感,欢迎大家参考一下《幸福有方法》这本书,里面总结了几十年怎么样提升幸福感的方法,成人和孩子都有,不要比较。

最后在这个心理幸福感结束之前,想提醒大家一下,不要害怕不幸,因为你要获得深刻的满足感,就必须承认生活中存在失败和挫折。为了让幸福有意义的话,不幸一定是存在的,而且特别是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多,所以不要担心这个。

我们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痛永远都有的,但是苦是个人的选择,所以比如说这些升学的压力等等都会有的,但是我们不要把这变成持续的消极的情绪,这样会造成孩子很大的压力。这是今年的 10 月 21 号的一个发现,供大家做一个参考。人生中的失望、挫败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它是不是让你觉得苦,这个我们是有选择的。

我们在有压力的情况下,一定要有健康的减压方式,这也是我们幸福力必不可少的一点,就是我们一定会有压力的,我们在有压力的情况下,该怎么样快速地恢复我们的情绪?大家可以看到这是在APA,就是美国的心理学会,据青少年的调查,最常见的一个减压的方式是打游戏。

那希望我们的孩子除了打游戏之外,还有别的减压的方式,比如说运动。我们大人每天工作也是非常的累,甚至是受气等等。那我们也要让孩子看到,爸爸看到你有事情需讨论一下,但是爸爸现在很累,需要先出去走一圈,等我出去走半个小时。或者是等妈妈先去厨房做饭。比如说对我来说,我压力最大的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做家务,洗菜、切菜、做饭、打扫卫生、吸地,一个小时下来,家干净了,看着也舒服,然后同时情绪也下去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减压的方式,这些都是让我们快速恢复我们的心理能量。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心理幸福感就是我们一定要有积极主动的心态,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大家一定要知道,不是说成绩好了就幸福了,成绩不能是决定我们情绪的唯一的一个来源,否则这时候你就把自己的情绪的主动权交给了环境,这不是一个健康的态度。

大家如果看过《高效能人士的 7 个习惯》,第一个就是proactive,没有人可以让你不幸福,幸福的主动权是在我们手里的。孩子面临的挑战,如果我们以成长的心态看,我们就会知道,只是说现在他解决这个问题的水平达不到,那我们帮着孩子提高解决问题的水平就好了,对吧?这也是我们成长的机会,如果你看到这一点的时候,您的幸福感会提升,孩子也更有动力活出来最好的自己。

总结一下就是我们能够帮助孩子提升他的幸福力,就是要调整我们的沟通的水平,我们要多笑一下,您笑起来真的很好看。真心的对孩子的喜好感兴趣,也许不是我们完全理解的,但是你真心的去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喜欢这个?鼓励对建设性的意见比例至少是 3: 1。我问一下好奇心的问题,我们很多时候不知道孩子为什么这么想,我们好奇地去问一下就好了。然后是积极的聆听,反馈式的聆听,不要急着去给一些答案,这些都会提升孩子的幸福力。

04. 幸福感的第三个层次:社会的幸福感

最后一部分就是社会的幸福感。我们发现,哪怕是有些孩子他的潜能发挥到极致了,他已经事业上很成功了,最后也放弃了生命,为什么?他都这么成功了,什么都有了,他为什么还没有觉得生命是如此的宝贵,很幸福喜乐地过这一生?社会的幸福感也是我们积极心理学上讲的,他的幸福分三种,一种就是我们刚才讲的愉悦的人生,你吃顿好饭快速地就能提升你的幸福感,但是来得快去得也快。

第二种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这个主观的幸福感,事业上不断有成就感,学业上拿到了很多大奖,他也是有这种幸福感。但是我在北美咨询了这么多名校的大学生,我说你都被普林斯顿、斯坦福都录取了,你还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好,你还不幸福?

这就是第三种了,有意义的快乐,有意义的幸福感。这个是最高层次,就是把自己的潜能的发挥跟更崇高的目标联系在一起,我不是为我自己而活,我自己可以给别人带来价值,这时候这种幸福感是最持久的。这里面当然包括我们社会的环境,这个是很重要的,比如说这个社会环境很友好,对孩子很支持,那这个会产生幸福感。

还有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自己潜能的这种发挥跟更崇高的目标的一个结合。比如说最近的甘肃地震,我就觉得很感动,因为第一时间我们就去做心理的干预了,孩子很快就恢复情绪了,因为这个就是整个社会对老人对孩子的关怀,这个是社会幸福感。

还有一种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我们需要跟人连。我很喜欢彭凯平教授对幸福最简单的这个定义——真正的幸福,它是有意义的快乐。你不只是自己做出来一道题快乐了,而且是你帮助你的同学解出来一道题,那是更有意义的快乐。

大家看出来这个区别没有?能帮助别人,就像我们常讲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个是对我们的幸福感,对我们的自信心也是非常大的一个提升,这会提升我们的幸福感,把自我的实现跟更崇高的目标联系在一起,发现生命的意义。

这是彭凯平教授在 2017 级清华社科院的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提到终极的幸福感,首先是找到让自己激动和兴奋的事情,你爱做,产生这种心流的体验,全神贯注,物我两忘。然后这个事情是得到了社会的支持、奖励和关怀,周围人的爱戴和欣赏,这时候我们的幸福感就得到了终极的提升。

我们刚才讲的 pleasure 愉悦感,主观的幸福感,它跟成长的完善观的这种幸福感之间,是互补的,它不是冲突的关系。Doctor Langer在一次讲座中,有个家长提了个问题,他说我的孩子已经是重度抑郁了,这种情况下我怎么样才能提升孩子的幸福力呢?当时Doctor Langer 讲了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她说哪怕是重度抑郁的人,他也不可能是一天 24 小时都在重度抑郁。他总有这么一点点瞬间,比如说洗个热水澡这种温暖的感觉,总有这种吃一口他自己想吃的饭这种香味,总有那个瞬间他会感受到温暖,我们就把这种瞬间能够持续下去,能够把它扩展。所以这三者之间它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希望有一个圆满的人生,它是既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也有学业事业的提升个人的成长掌控感等等,最终还有跟周围人的这种连结,这些都是可以互相帮助的。主观的幸福感就是生活中这种小确幸、这种积极情绪的体验。孩子一定要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比如说我的小儿子最近迷上了排球,那么对他来说这就是个幸福细胞,给他带来很多的积极体验。

所以我们需要有孩子喜欢做的事情,就像这张图片中顶上的樱桃一样。大部分是来自于心理的幸福感,他一定要自己在做事,要有做有意义的事情的这种成就感,有了这种掌控感,他面对问题的时候,就能够有逾越困难的乐观精神,这些都属于心理的幸福感。而包在外面的这个壳一定是社会的幸福感。

幸福是什么?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干预,从而帮助我们提升我们成人的幸福感,也同时帮助我们孩子扎下深深的幸福的根,能让他这棵树长得更加的茁壮,能够抵御生活中将来他一定会遇到的各种挫折困难,能够让他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知道永远都有自己可以做的这一部分,而且把自己可以做的这一部分能够发挥到极致,永远都能够对幸福感、对自己的情绪都有一个深深的掌控感。

05. 问答

问题一:打游戏为什么不是积极的减压休息的方式?

谢刚教授:我两个儿子一个18,一个16。我的儿子都觉得我对打游戏是有偏见的。他们给我分享了很多打游戏的优势,包括我的研究生里面有一个学生,他打游戏打得非常厉害的。他告诉我,他说其实打游戏不是最差的一个状态,他说刷小视频比打游戏的杀伤力要大很多,其实打游戏还在用你的脑子,刷小视频是最糟糕的。

这个倒是有道理,在美国有一个叫做 Healthy Gamer,健康的游戏者,这个创始人是一个年轻的精神病科的医生,他自己也是打游戏打得非常的厉害。其实硅谷很多的工程师也都是成人之后还在打游戏,打得很凶的,包括我自己的好朋友的儿子,是非常聪明的谷歌的工程师,他也是工作之余的时间全都在打游戏,当然还没有孩子了,都是这个状态,他们都会告诉你打游戏非常放松。

但是问题是如果你已经达到了上瘾,就会很麻烦。什么叫上瘾?上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就像刚才说的那个Healthy Gamer 的创始人,他自己本身就是个精神病大夫,他坚信只要找到平衡就可以。一旦打到停不下来就是到了成瘾的状态。所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想停就能停下来吗?

有人做过研究,发现长期打游戏对大脑的影响跟毒瘾是一样的,就是除了游戏这个事情会激发你的多巴胺奖励机制,其他的都不行。所以打游戏不是个很好的放松大脑的方式。在积极家庭教育课程中讲过什么是最好的放松的方式,很简单,5分钟的深呼吸,开合跳 30到50 次,几分钟之内可以让你快速恢复到大脑自控的状态。番茄工作法中那个休息的 5 分钟把眼睛望远处,望在绿色的植被上。这些都是心理学研究反复做过实验的。有一本书特别好,叫做《自控力》。这个也是我经常引用的一个资料,作者是 Doctor Kelly McGonigal ,她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她教的自控力,The Willpower Instinct 的这节课是最受欢迎的选修课。

哈!我看到又有人说我有杨紫琼的既视感,这让我非常开心。家长,这就是造就人的话,我要记住这句话。我记得特别清楚,在我 1999 年在费城校区做实习的时候,当时我们一共是三个实习生,我是唯一一个华人,我是我们系里面唯一一个亚洲人。当时是个黑人老师在指导我们,那个黑人老师非常有经验,他就问我们一些题,然后我会很快回答出来。后来他在我实习结束的时候讲了一句话,我到现在还记得,他说好事情发生的时候就像不粘锅一样,很快就滑掉了,不好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就老记着。1999 年至今,都多少年了啊!

但是也有像我这样比较幸运的人,因为我是完全继承了我妈妈的幸福的基因,我妈就是那个不管什么情况下都特别幸福的人,所以我也继承,所以我刚好是跟那个大脑的截图是相反的,那些不好的事情全部都像不粘锅一样都滑过去了,记不住,但是好的事情全部都记住了,所以这句话我记了 20 多年了。 他当时说:”Great things will happen to you.” 美好的事情会发生在你身上,我就会老记着这句话,这句话我也常常这样告诉我的每一个实习生, “Great things will happen to you.” 所以我们若常常对我们的孩子说这样的话,他也会记得的。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些话就会出现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它很可能就是他们人生当中的一道光。

我们曲阜师范大学 89 级外语系的学生一共是60位,有19 位考入了中国一类大学的研究生或者是双学士。同学们有特别深的友谊,因为我们都是一起来奋斗过来的。我们所上的大学或高中真的不能决定你将来的人生,你的人生在你自己的手里。这就是为什么心理的幸福感里面那个掌控感如此重要。《高效能少年的 7 个习惯》,建议买一本给孩子看一下。第一个习惯就是proactive,你一定要自己有这个掌控感,没有人可以结束你的人生,除非你自己放弃了。

问题二:孩子仇亲如何解决?

谢刚教授:这个就是根深蒂固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要找一下父母在交流的过程中是怎么样让他仇恨父母的?哪有孩子天生仇亲的?孩子从小期待爸爸妈妈的认可,依恋还来不及,哪有天生仇亲的?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一定要去找一找,如果你自己看不见的话,你找一个专业的咨询师,或者了解你们家情况的你信任的朋友,让你指出来到底哪里出了毛病,去解决这个根源的问题。

问题三:在看电子产品多了会不会引起孩子的情绪波动?

谢刚教授:会的,成瘾的有一个诊断的标准就是耐受性,本来他打半个小时就高兴了,结果打 3 个小时,你拿走的时候他还会愤怒,这就是成瘾的一个表现。这属于成瘾的症状之一,就是你停止的时候,他会非常的愤怒而造成冲突,这个太常见了。如果达到这个程度的话,你一定请教专业的人士。

孩子如果是打游戏有节制,比如说十几岁的孩子,他打个半个小时,或者是周末的时候,我很多时候在接触积极少年营的时候,发现有孩子平时没有时间,我说你怎么暑假的时候一天能做这么多的事情?他说我反正是也没盼头,就算暑假的时候,我一天只能看我的手机十几分钟,就是在我晚上把功课都做完的时候,所以我白天也没有电子产品可玩。

家庭系列教育课程其中有一节是自控力,孩子的自控力怎么提升的?有三个杀手,就是这三个杀手在的时候他的自控力特别的低,一个是诱惑,一个是压力,一个是过度的自我责备。就是你老是批评孩子,你这不行那不行,他自己的自我概念非常负面的时候,非常不利于自控力的。什么样的孩子自控力强?他有信心,觉得未来可期,我怎么可能把时间浪费在游戏上?所以自控力跟孩子整个的状态是非常有关系的。

所以孩子如果觉得他唯一一个可以放松的就是打游戏,那这个必须得帮助孩子摆脱网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一定是在现实的生活中满足孩子的兴趣。为什么孩子容易电子游戏上瘾?上瘾之后这个孩子是没有真正的幸福感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都是虚拟的,不是现实世界中的,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类似的活动,不带着孩子一步一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同样的幸福感、自主感,归属感,那就输给游戏了。

问题四:我的孩子只是技校毕业,怎么办?

谢刚教授:技校毕业又怎么了?多的是,我们一生的生命太多的可能性了,我在公立学校做老师24 年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就算一个健康的成人,他在一生中发挥自己的潜能绝对不到 1/3。我曾在索菲亚大学教了 6 年积极心理学课,我所教的硕士班里面有很多北大、复旦出来的学生,我就告诉他们,我说当年在我考大学的时候,我是绝对不可能考进北大或者是复旦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成年以后我来教北大和复旦的本科生。

在疫情之前,我一直把自己定义为一个不会赚钱的老师。我的工作,幸福感特别高,我特别喜欢中小学的工作,我特别喜欢讲课,特别喜欢学习。我一直把自己定义为一个不会赚钱的老师,结果2019年10月底到2020年11月,我先生突然失业了 13 个月。别人就说你们家 80% 的收入没了。因为我先生原来是在高科技工作的,工资很高,但是这个事情反而对我来说是个很好的事情。我原来一直觉得挣钱不是我的事儿,我就照顾好孩子,因为我先生常常出差,那一下子家里 80% 的收入没有了,我就自然而然我就觉得我有这个责任去多承担一些压力。我就开始了一个副业,结果没想到我的副业现在我太热爱了。我发现虽然从来没有学过营销,但是我也可以做一个business。结果疫情期间我的收入翻了4 倍,所以这就是你不设限,你就可以发挥自己。

你不要觉得,我是师范大学毕业的,就只能做个老师。不是的,可能性太多了。你不这样自我设限的时候你就可以去发挥了。

问题五:14岁的游戏成瘾,又不接受帮助,能怎么办? 

谢刚教授:这种情况下,你作为家长不知道怎么办的话,一定要去咨询专业的老师。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先调整亲子关系。你如果想对孩子有影响力,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讲的也很有道理,那么一定要去跟孩子建立好关系。你不能跟他一直说看你怎么都不顺眼,因为你打游戏打到这种程度了,你如果这样的话,孩子一句话都听不进去。我们也许很有智慧,很有道理,但是孩子是听不进去的。所以你如果想对孩子有影响力,你一定要让他看到,爸爸妈妈是爱他的。

问题六:孩子已经离家出走了怎么办?

谢刚教授:那赶快去找孩子呀,而且在找到之前你要反思一下,为什么孩子会离家出走?到底交流中亲子关系中出了什么样的问题?你想想一个未成年人在各方面需要依赖家长的情况下,他怎么会离家出走?就是你要想一下这个问题到什么程度了?我们要保证孩子的安全,赶快找回来。再就是找回来之后你该怎么样去处理,让这个事情不再发生。

问题七:上小学的孩子在班上没有归属感,怎么帮他寻找啊?

谢刚教授:学龄的孩子就不只是家长的问题了,刚才讲过一个老师能对孩子产生多大的影响力?这个孩子在学校里的归属感一定要跟老师沟通,有的时候真的是会碰上不是很好的老师。

但是我很高兴刚才给大家看过一个简单的图片,就是积极教育在国内越来越受到重视了,我自己本身也做教师培训,所以很多的老师也越来越知道怎么样对孩子产生影响力,他们意识到更深远的影响力不是通过责骂,而是通过鼓励和温暖。所以希望我们更多的老师能接受到这样的教育。

有的时候上学之后,老师对孩子自信心的影响力比家长还要大。真的希望我们在座的如果有老师的话,多多引进这种积极教育。像清华大学社科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他们今年 2023 年在中国招 100 个学校参加积极教育的项目, 700 多个学校报名。太多的学校需要这样的信息。

问题八: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受不了一点委屈,这样好吗?

谢刚教授:不好,当然不好,刚才讲过了,社会的幸福感是非常重要的。世界经济论坛列出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需要学校培养哪些人才,其中一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跟人合作的能力。如果你家的孩子现在自我中心,他不能够看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没有办法跟同学合作,他将来在什么样的事业上都会大大受阻的。这个我可以毫不客气地跟您这样讲。社交技能也是我原来做过很多分享的一个题目。

问题九:孩子初中有成绩特别好的同学,遇到考试稍微差一点就哭了,这样我孩子觉得自己不配同学在一起,虽然现在成绩好了,但是仍然自卑。

谢刚教授:我不太清楚他为什么会自卑?他为什么会自卑呢?那些成绩特别好,一遇到考试稍微差了点就哭,这个是不正常的,您的孩子不哭是正常的。以后不顺心的地方多着了,你喜欢一个人,人家可能不喜欢你,你申请一个工作觉得好像是肯定没问题的,结果人家不要你,以后的这种挫折多的是。你一个考试差了就哭啊,哭完了你下面要做什么?就说你可能特别的情绪低落,影响到以后的成绩的发挥,那证明心理的承受能力是比较差的,所以这个是需要参加积极少年营的。

问题十:我们家孩子已经把我们拉黑了。

谢刚教授:那真的是非常的遗憾。你说养个孩子图个啥?咱们养个孩子容易吗?23 岁孩子不回家了,白养了,这多难受呢。我在湾区从 2002 年开始做讲座,每一次都有孩子是成人了母亲还来听讲座的。当时我问这个妈妈,我说你的孩子都成人了,你来干嘛呢? 那个妈妈就告诉我,她说我来,我就是想听一下我到底哪里做错了?我希望我们在座的都是孩子还是未成年人的时候,大家可以真的避免这种事情发生。这也是为什么相比起心理治疗,我更喜欢预防性的工作。我不喜欢治疗,因为你想想你家孩子 23 岁已经把你拉黑了,怎么去治疗?这时候治疗你多费劲?我并不是说没有希望了,这得多长时间才能扭转一个 23 年形成的一个这么一个结果,对吧?

问题十:一个研究生总是说不想活了,有什么改进的办法吗?

谢刚教授:我不太清楚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就说他是经常有这种把不想活了挂在嘴上,但是还在继续活着吗?有这样的人,但是这种也不是个很好的状态。说实话,心理的健康跟身体的健康是一样的。大家就算是没病的话,也不是处在一个全部特别健康,精力特别充沛的状态。我可以给你描述一下,就是我可以倒头就睡, 6 个小时以后满血复活,自然醒,精力特别充沛,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不累的。我今年 51 岁,我的精力体力比二三十年之前还要好,就这是一个健康的状态。那么很多人他可能没生病,但是他不一定有这种健康的状态。

跟心理健康一样的,你可能没有精神疾病,你可能没有达到抑郁和焦虑的状态,可是你没有这种每天早上迫不及待地起来,一天太美好了,未来可期这种精神状态的时候,可能就是属于那个75% 的心理亚健康的状态,它没有达到病理的诊断标准,可是它没有达到 100% 的心理健康的状态。

所以就像彭凯平教授所说的一样,你找到让自己全神贯注的事情,特别有意义的事情,你找到跟别人建立连接的事情,你找到你能够不断地去体验生活中给你带来幸福的事,哪怕是自己做一顿好饭,就积累这种幸福细胞,你才不会常常会把“我不想活了”挂在嘴上,这不是一个很健康的状态。

问题十一:您是怎么让收入翻 4 倍的?

谢刚教授:好好工作,做的都是自己热爱的事情,收入不是你的目标,可是当你做自己热爱的事情的时候,你分享的都是你自己特别热爱的事情,自己受益助人助己的这种事情的时候,这些都是副产品,我从来不会看看收入,但是最后的结果就是这样,我先生告诉我年收入,吓了我一跳,我已经赶上他了,就在疫情期间,就在他失业期间。

问题十二:六、七岁的孩子有时候不符合心意,或者突然变化的时候发脾气,像青春期一样,这个一般是什么原因?

谢刚教授:六七岁的孩子你就要看一下周围的环境,因为六七岁的孩子,我们上世纪 70 年代有一个 social learning theory,就是孩子他是在模仿,他待人接物的方式,除了基因的影响之外,其他都是模仿的,只有这两个可能性。就是你要看控制好他的环境,环境中没有的,他不会模仿的。

问题十三:孩子有抑郁是否给一定的独处的时间?

谢刚教授:你要看他抑郁的程度,如果是抑郁到有自杀倾向的话,那是绝对是一定要24小时看好了。

问题十四:怎么查有没有抑郁?

谢刚教授:这个如果你怀疑的话,一定要去遵医嘱,千万不要上网上去查,那个不可靠的,一定要去全面地看一下这个人家族历史等等,一定要去医院查一查,如果你怀疑的话一定要去查一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没有影响到你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问题十五:抑郁症父母会不会影响孩子后天也抑郁,或者遗传给孩子所有的精神疾病,特别是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

谢刚教授:这些都是一个 risk factor,并不是说你的孩子一定会有,但是你孩子出现这个症状的几率大概是没有家族历史的 4 倍左右。不过你也不用担心,他只是提高了几率,并不是说孩子100% 会有抑郁。所以我们就尽量地给孩子多增加一些刚才徐明大夫讲的那个幸福细胞就好了,孩子会抵御的。

问题十六:高中生特别爱给妈妈吐槽和他不一样的价值观的同学的行为,怎么引导?

谢刚教授:孩子在高中生的时候愿意跟妈妈讲,那证明母女的关系很好。对这个妈妈一定要拍拍肩膀,您一定是前期做了很好的工作,孩子愿意跟你吐槽啊。所以你一定要听着,做好倾听这一步,然后就点头,然后如果是你有不太明白的,你就重复一下。我听到你说这个人是做了这样的事情,然后造成了这样的结果,是这样的吗?如果妈妈听错了,你告诉我一声。你这样重复一下,让孩子觉得你听到了。如果是有特别的,就是觉得跟价值观不符的,比如说诚实等等这些,你可以去提一下建议,但是我觉得就你做好倾听这一步就好了,倾听这步非常的非常的棒。如果你不知道该怎么回复的话,可以参考一下李崇健老师的《对话的力量》。

问题十七:六、七岁的两个关系很好的男孩,一个强壮,一个很弱,很自卑,怎么引导?

谢刚教授:那慢慢来,其实同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就是孩子六七岁的时候,他这时候就开始自然而然跟别人开始比较了,我们不比,他自己就开始比了,6 岁到 12 岁之间他就出现自卑,就是因为他看到人家都写挺快的,我写得不快。您的孩子也许是体力上不够强壮,但是他一定有其他的地方是别的孩子没有的,所以你一定要让孩子在自己擅长的地方上充分发挥就是了。

我记得我老大在初中的时候曾经跟我说,他说,妈妈,我突然发现这个学校 1000 多个孩子,随便把哪个孩子拿出来,我总有一样比他们好。其实这句话适用于所有的孩子,你跟所有人相比,你总有一点是比别人好,也许比这个人耐心一点,也许比那个人细心一点,也许比那个人更加有韧性一点。总之你总有比别人好的,你不要去比,但是你要把自己好的那一面发挥出来就是了。我当时就在想,我说那肯定了,我说你象棋就能打败 99% 的孩子。对,所以你有一样你自己爱的,你把它发挥好了就好了。

问题十八:美国高中生厌学不想上学怎么办?

谢刚教授:美国高中生厌学,那是有很多服务的,你就找你学校的免费的服务。我就在美国的公立学校服务,所以他的服务项目太多了。美国的孩子不上学他一半是学校的责任,所以你去跟学校要求开会,校长老师都会坐下来,都会跟你一起来出主意怎么样让孩子回到学校。美国资源太多了,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利用一下公立学校的资源。

问题十九:4 岁女娃有什么需要,很喜欢让我和他爸爸猜,猜不到就生气哭闹,有什么办法进行引导?

谢刚教授:你让孩子知道为什么猜不到?那是因为他隐藏得好,然后你下次告诉他,你说可以给爸爸妈妈一个线索,两个线索,三个线索,看几个线索的时候,爸爸妈妈就能够猜出来,你让她可以给你给一个台阶,让她知道问题的解决是有不同的层次的, 4 岁的孩子自控能力是很差的,这3 岁开始大脑才开始慢慢发育,所以 4 岁情绪失控是没有问题的。孩子 6 岁以后,你家里的规则要跟孩子商量着一起, 6 岁之前简单清晰一致就好了,因为 6 岁之前他这个推理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可 6 岁以后不一样了,学龄儿童你要跟孩子一起订立一个他自己能够接受的一个规则。

注:文章中涉及的立场,仅代表嘉宾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学院的立场和观点。

作者简介
  •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硕士
  • 美国Temple University 心理学博士
  • 美国硅谷校区学校心理学家
  • Sofia University 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