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利 | 从嘈杂中突围,追循那最真实的声音

编者按

本期访谈嘉宾谢利,Kepha 学院MBA 2022年秋季班学生。本科毕业于西安财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目前职业为软件测试工程师 HSBS项目经理。在Kepha学院媒体编辑Selma对她的访谈中,谢利谈到她与Kepha学院不可思议的邂逅,也谈到她从工科思维及工科的知识体系背景转向文科学习的历程以及各门学科的学习心得。对于类似国企的企业管理人员,Kepha学院的MBA学习是否有用?面对团队vs 集权式的企业文化冲突、各种质疑和反对的声音谢利是如何从中突围,回到最初的动机——信任、积累、求知的心、装备等候、全力以赴?

01. 进入Kepha MBA,既是奇妙的邂逅,也是美好的装备

对我来说,进入哥伦比亚国际大学Kepha学院MBA项目既是奇妙的邂逅,也是冥冥之中美好的装备。

七年前,我和三位并不相识的姐妹合租一个房子,我很快就发现这三位姐妹都在读哥伦比亚国际大学,他们的学习状态令我很羡慕。我发觉他们常常以小组的形式写作业,并且不仅仅是写作业而已,在听课的时候也跟教授有互动。我了解到其中一位姐妹跟她的教授关系非常的好,在她做一些职业的选择,包括他人生的计划比如是出国还是留在国内等各种比较重大的决定的时候,她都有跟她的教授互动,这让我羡慕不已,是我在国内所受的教育没有的。

我越来越仔细的观察他们。某一天,其中一位姐妹告诉我收到了一封邮件,并将它转给了我,这是一封关于Kepha学院招生的简章,当时我正在了解两所大学的数学研究生专业,也不确定到底应该选择计算机还是金融或审计。当了解到的一些专业要求包括参加联考和学习哲学课程的时候,我觉得不值得为了获得这个学位而学习这些课程。

而当我看完这位姐妹推给我的这份邮件,了解到Kepha学院的办学宗旨时,我几乎是喜出望外,不假思索就填写了申请表格。申请提交后,我感到很忐忑,非常期待学校能够给我这个机会。我又非常认真地写了一些信件,更加详细地说明我的情况,比我准备工作面试还要认真。令我惊喜的是,在当天半夜我就收到了学校发来的简历表格,这证明我的申请已经通过了,我可以填写简历表了。我什么都没有多想,立即行动,速战速决,直接就报名了。

如今回想这段经历,依然感到不可思议,我强烈感觉到这一切似乎早已有安排,这是何等奇妙的恩典!

02. 我从教授身上学习到的:专业、敬畏、谦卑

进入Kepha 学院的第一节课就是MBA项目主任陈洁教授的课——《企业研究和数据分析》。这门课对我来说真的很重要,它为同学们研究生的学习打开了一扇门,让我们了解研究生身份的含义以及研究生应该如何学习。比如,与国内本科教育有何不同?我们应该以哪些问题进入研究主题?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引用参考文献?这些都是非常细节和科学的写作知识,对我大有启发。

我非常喜欢写作。而在学了陈洁教授的课后,我突然意识到我之前写的那些都算不上是真正的文章。以前那些文章就是随便讲话,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完全没有章法。学了陈洁教授的课后,我发现原来写作不是随便讲话的,这些期刊文章、一些博士生发表的文章,都是有依据的。这让我更加打开了敬畏真理和追求知识的心。

教授如何定义研究生呢?她说要会提问,并不断追问为什么,直到找到核心问题,然后查阅文献,引用文献构建研究模型,以帮助分析和理解问题的现状。接下来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甚至可能没有办法。这与本科生完全不同的学习方法,也是与我之前的学习方法及习惯的不同之处。

徐志秋院长也是我们的任课教授之一,他的第一堂课就深深抓住了我,他那传道授业解惑的忠心常常令我潸然泪下。他祈祷他的学生能以交账的心来学习。这也是我今天想对学弟学妹说的话,我们现在所学的东西或许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用得上,或者不知道在某个领域和某个方面能够用得上。但是,徐教授在他的第一堂课上,把我们每个学生的生命比喻成石头,他说,在我们还没有成为圣殿里的那个精美的杰作之前,我们都是一个其貌不扬的石头,要被敲敲打打,被打磨塑造,直到我们可以成为合用的器皿。

我觉得这样的学习机会不晚也不早,现阶段我刚好最需要这样的装备,也完全符合我的求知欲望,并且学费又符合我目前的财务能力。因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优质高等教育平民化”,学费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

我非常享受这个学习的过程,完全没有感受到在以往的教育体系里写作业,写论文的那种痛苦。我尤其感到开心的是,在学经济学的时候,我可以帮助到学弟学妹们,这令我很有成就感,因为我从来没有觉得我在学习数学、高数这类课程的时候是那么的得心应手感,解题的思路那么的清晰。

所以我也想借着徐教授的话来鼓励学弟学妹们,我们的学习不是为了自己的好处,而是要得到精良的装备,成为精美的器皿,能够被使用,与真理联合,与其他人联合。

03. 读MBA最大的收获是看事情的角度和思维方式发生改变

总结我在Kepha学院一年的学习,收获最大的其实不是技能上的,而是看事情的角度和思维方式的改变。我本科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但是在学习《战略计划和管理》和《创业、创新与商业法》这两门课的时候,我很明显地感觉到我工科的思维有困难。

在《创业、创新与商业法》这门课上,孙黎教授一开始就是用一个PPT,一个 video 来讲述你的故事,然后他透过人类简史的绘画,还包括他自己的创业史来分享他的故事。紧接着他给我们看中国的一部关于创业的电影,叫《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我之前看过很多遍,但是一直没有抓到精髓,直到孙教授用这部电影来贯穿我们整个课程体系的一个主题,我才理解了其中的深意。

孙教授的教学很有方法,他从音乐剧《汉密尔顿》开始,从“谁来讲述你的故事Who tells your story?”切入,逐渐讲课程内容延展到个人的创业及现状分析,将整个课程体系贯穿于音乐剧,并以思维导图作为作业,引导我思考企业家的精神、团队、赋能与风险投资、法律制度、蓝军战略等主题,使我受益匪浅。

今天早晨我才意识到,哇!我其实在这门课上学到了很多。就在昨天,我还遭遇到了一起交通事故,我左转的时候有一辆车直接撞上来,但其实他撞上来的时候我已经停了,可是交警到现场后就直接判定我全责,他不看视频,也不听我解释。这个判定让我觉得有不公义,当时我马上就想到了孙黎教授的《创业、创新与商业法》课程。虽然这个是商业法,而我经历的是交通法,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地上这些制度都是不完备的,警察是依法执行法律,是执行者。

左转让直行,交警判我全责,对方赢在了道理,我赢在了道义。谁赢谁输?谁来讲述你的故事?《我不是药神》主角及团队,出于同一个价值观,为患癌者吃到便宜的药,铤而走险,非法进口印度药,主角被送进监狱,在押运车上,他看到了大街两旁那些他曾经帮助过的癌症患者。法大于情?还是情大于法?各有各的立场。影片结束,整个社会的医疗制度不断健全,个人的所得所失似乎微不足道。

直到孙黎教授这两门课结束的时候,我蓦然感受到自己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如此深刻的改变!

04. 学习经济学让我意外地发现自己的潜能

我是 2016 年本科毕业之后就再也没有刻意的去主动学习,在工作的那几年,我基本上也就是边学边做,并没有想过要提升自己,我以为我的求学之路就止步于此了,我的智力决定我就是一个普通的本科生而已了。

但是在读何教授这门《企业管理经济学》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还有比较强的学习的能力。何教授经济学这门课讲得非常的幽默有趣,按照教授的授课方法去学的时候完全不吃力。我可以在半个小时的时间,或者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不但复习和完成本周的作业,而且还能预习下一周的课程。并且还常常会被其他的同学请教解题思路,这让我有点小小的成就感,哈哈。

我记得上学期最后一节课的时候,同学们很不舍。有同学就给教授提到说,谢利同学总是在帮助我们。其实对于我来说我很开心,在帮助同学的这个过程中,我不仅认同自己有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认同了自己的价值。当我很开心地给大家分享我的解题思路的时候,我自己不但复习了课本上的知识,并且让我和同学们有了更深的友谊,以至于后面我们分成小组来合作的时候,大家合作非常顺利。

我前面的职业生涯大部份时间都是担任工程师,工程师的特点是学习和解决问题。最近一年的时间,我开始负责小企业的项目经理,更多涉及与人的交往和关系。在学习MBA的过程中,我才意识到自己选择本科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原因,是因为我从小觉得只要我掌握一门技艺,就能在中国找到工作。“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全不怕”,这样的话在我脑海里特别深刻,所以我选择了理科。

其实我内心还想选择另外一门专业,将来也可以凭借这门技艺谋生。可是我也觉得自己不太擅长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所以我更喜欢研究和解决问题,写代码和修改代码就可以了。但是去年的工作变化,包括学习MBA的经历,让我发现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有一些潜力没有被发掘出来。在学习中我得到很多鼓励,我发现我可以做到处理好人际关系,即使出了问题也没关系,教授给了我很多机会。甚至我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会考虑更倾向于与人打交道的岗位。

05. MBA一年的学习,我放下了偏见,更加懂得了谦卑

在这一年的学习中,我个人受益最大的是孙黎教授《创业、创新与商业法》这门课程。说实话,我学这门课很痛苦,因为当时正是我在考虑是否继续读MBA的一个转折点。在学这门课的时候,我开始很着急,因为我不知道教授最后要得出什么结论。教授让我们画思维导图和读他的文献,还要看电影。我当时觉得这门课是给文科生读的,而我是工科生,这与我过往的思维模式完全不同。我不知道这门课的结论是让我学到一个什么工具还是什么方法,心中充满了困惑。因为我比较害羞,所以也没有敢直接与教授聊,只能硬着头皮学下去。

但是学完之后,我回过头来看,才理解了教授对整个课程的设计,更加理解到这门课程不仅仅是教给我们战略运营管理的知识,更是拓宽了我对其他事物的看法。这也改变了我对文科生的偏见,我之前觉得学文科的人应该很会耍嘴皮子,很会讲话,很会引经据典,很会玩政治,解决真正的问题还是需要工科生和理科生。但是这门课学习结束后,我个人的偏见有了很大的改观。

这个学期我被分到了两个小组。第一个小组我们三位小组成员配搭非常默契,年龄大的同学比较注重框架类的东西,另一位则注重细节,而我则更注重事情的优先次序。所以整个学期的小组合作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团队效果,合作的果效很高。我们在MBA课堂中学到的东西不仅仅是教授上课讲的东西,还有来自每个成员不同的见解,更多的收获是来源于我们合作中的互动关系,这让我自己更学会谦卑,也更能欣赏到小组的其他成员。

第二个小组的合作相对来说比较有挑战性。首先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地域文化有差异。还有性别上的差异,在交流时明显可以感受到女性和男性在逻辑、思维和表达方式上的不一样,所以每次我们沟通作业会花费2/3的时间来讨论,剩下的时间就显得很仓促。我是比较注重结果的特质,所以会不断催促大家,在小组中常常萌生出好想赶快地结束这个小组合作,快快解放,甚至宁可自己一个人独自去完成小组任务。

但是如今回看,恰恰是这样的过程让我学会了谦卑,知道这个是一个团队的事情,不是我一个人的;我也更学会了忍耐,更多地倾听他人、尝试从了人角度来理解对方。包括在合作的过程中,有的同学会表达出个人的一些情绪,我会有意识地提醒自己,要先解决关系,而不是先写作业。这个小组非常让我受益,虽然过程很痛苦,但我们这门课的成绩都很好。

06.从嘈杂中突围,追循那最真实的声音

我在Kepha学院的求学经历过一段艰辛的心路历程,在身边各种反对和质疑的声音中,一度摇摆不定,甚至想要放弃。

当我跟我的老板聊我在读MBA,他说你读这个没有用,何况还是美国的课程,他说读MBA 的人一般在国内都是有一定家庭背景的,他们读这个专业其实不是为了学知识,而是去结交人脉,建立圈子。他问我为什么不选择在国内读?还说我的家庭背景很一般,读这个在国内没什么用,尤其在我现在任职的国内这样一个军工企业的小单位,就更没有用了。我自己也感受到了一种理想与现实的撕裂感。但是另外一方面我能感受到他其实是有意要培养我,所以会给我买一些中小企业管理的书籍,让我去学习。

除了老板的这些话,我的家人也给了我一些评价。他们说你这个年纪了应该要沉淀技术,就是更好地在职业上积累,而不是花钱去拿一个硕士学位的证书,而且还是国外的证书国内又派不上什么用场,更重要的是不知道你投入的这些钱能不能赚回来。

我犹豫过是否继续读下去,后来跟项目主任陈洁教授有过一次敞亮地谈话,我就把这些困惑全部都罗列出来,她很耐心地听完之后给我两点意见。第一点是她表示尊重我的选择,不论我继续还是放弃或者暂停。但是她提醒我要考虑自己最初选择读 MBA 的动机是什么。

陈洁教授提醒我的第二点是:MBA课程它不是一个编程工具,学完了就可以拿来用,就可以作为生产工具有产出了。MBA是一个研究生的课程,它是系统性的,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去了解整个商业体系是怎么运作的。

宋继文教授讲授的《企业领导力和伦理》在期末有一个小论文,是关于本土领导力的探究。目前我所在的这样一个企业,除了老板,其他的人都是打工者,都是员工,似乎不存在什么管理者和领导。所以我作为一个中层管理者,对自己的定位一直就是一个服务型的领导。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常会被夹在领导和下属中间左右为难,迷失自我。

我曾经一度觉得我学的东西用不上,并且对自己的能力和领导力也产生了怀疑。但是这门课的学习给了我认知上的提升。实际的问题当然还是存在,但我会不断总结,像我们这种企业,类似于国企和事业单位甚至研究所,它的流程非常慢,管理效率低下,不像我现在正在学习的以团队运作方式的现代化管理。不管是财务、项目、人力资源,还是公司的综合性事务,常常都是由决策层来拍板,老板一竿子插到底的管理模式。曾经我对此现状很困惑,感觉无法施展自己所学习到的管理知识,在领导和下属中间“夹缝求存”,但我现在看到了更宽广的角度:老板也很辛苦,他的经历和我不一样,他从自身经验中形成了他的管理风格。当我这样看的时候,就不那么的以自我为中心,觉得自己是一个受害者了,而是看到了老板需要被理解的一面。也看到自己可以通过学习来装备自己,慢慢地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管理影响力,对组织带来一些帮助和改善。

如今的我,已经从嘈杂中突围,追循那最真实的声音,义无反顾,坚定向前。

07. 教育的本质是使看待世界、认知事物的角度更宽广

当被身边的人质疑我所学的没有用的时候,我却渐渐发现,随着我看待事情的角度和认知的调整,我看待世界、认知事物的角度变得更加宽广。

何教授教我们经济学的时候,有一个边际效益的理论,举一个例子来说,就是我们在吃甜点的时候,第一个感觉很好吃,然后就想吃第二个,第二个吃的时候更满足,再吃到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的时候,满足感就慢慢降低了,中间的这个差值,就是边际效益降低了。我在学了经济学这门课之后,每一次我在做一些比较重要的选择时,比如要持续地去投入金钱或者时间的时候,我就会本能地思考好的边际效益会持续多久?拐点在哪里?到了临界点我可能就需要停止了,这种思维对于处理投资方面的问题是非常有帮助的。我对经济学很感兴趣,这个领域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是想继续学习。

当我们在经济学课堂上讨论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的重要性,疫情后中小企业倒闭、房地产市场均衡、劳动力剩余、物价上涨等内陆经济现象,以及市场结构的恢复需要多久等话题时,这些讨论和思考的过程,帮助我学会了从另外的角度理解自己所处的世界,而非仅仅关注自己个人的危机和机遇,这些视野的扩张使我的求知欲更加强烈。

我最近经历了一些事情,公司里面也有一些挑战,包括前面提到的我经历的交通事故中交警不公的判定,促使我思考我所受的教育,包括我现在正在学的这个东西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或者像我的朋友和我的家人说的,你能不能把MBA 投入的学费赚回来。

对于我来说,钱只是一个附属品,而我投资自己的学习和成长这个收益,它已经默默地跟着来了。只要我认真地学习,一步一步地去往前走,随着我看待事情的角度和认知的调整,比如对法律的认知,致使在昨天的交通事故中,我会很快地从过去自我中心的思考模式迅速调整为我可以从更丰富的角度去理解和处理当下的事情,这对于我来说可能就是教育的本质。我好像在哪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说教育的本质不是要拿到多高的文凭或者多大的成就,而是看待世界,认知事物的角度更宽广。也许我说的有一些“高大上”,但是我很喜欢哲学,也喜欢经常思考和总结,我在MBA中学到的不止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这些深层的东西。

10. 我放下了偏见,更加懂得了谦卑

对于我读MBA的进度,包括我职业的选择和未来发展的方向,我都可以与陈洁老师聊。然后她也很坦率地给我一些引导。其次,我个人受益最大的是孙黎老师的课。说实话,我学这门课很痛苦,因为这也是我在考虑是否继续读MBA的一个转折点。只是我突然觉得这门课是一个文科生读的,而我是工科生。在学这门课的时候,我就很着急,因为我不知道老师最后要得出什么结论。然后,老师又让我们画思维导图和读他的文献,还要看电影。我不知道这门课的结论是让我学到一个什么工具、什么方法。因为我比较害羞,所以没有直接与老师聊。

但是学完之后,我回过头来看,发现老师整个课程的设计,包括我今天早上在想的第一门课谁讲述你的故事,更加理解到这门课程不仅仅是战略运营管理的知识,而是拓宽了我对其他事情的看法。这也改变了我对文科生的偏见,因为我觉得学文科的人应该很会耍嘴皮子,很会讲话,很会引经据典,很会玩政治,解决真正的问题还是需要工科生和理科生。但是这门课学习结束后,我个人的偏见有了很大的改观。

基本上每个课程的小组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这个学期我就被分到了两个小组。第一个小组我们三位小组成员配搭非常默契,年龄大的同学比较注重框架类的东西,另一位则注重细节,而我则更注重事情的优先次序。所以整个学期的小组合作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团队效果,合作的果效很高。这次能学到的东西不仅仅是老师上课讲的东西,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更多的是我们合作中的互动关系,让我自己更加谦卑了,也更能欣赏到小组的其他成员。

第二个小组的合作相对来说比较有挑战性。首先,我觉得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地域文化有冲突。在语言交流方面,女生和男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方式可能都不一样,所以每次我们沟通作业会占据2/3的时间,剩下的时间就不够写了。我也比较注重结果,所以会催着大家。整个过程中,我就觉得我真的好想赶快地结束这个合作,快快解放,我哪怕一个人去做这个事情。

但是如今回看,恰恰是这样的过程让我学会了谦卑,知道这个是小组的事情,不是我一个人的,而且我一个人不会做到老师要求的那个点。我也更学会了忍耐,更多地倾听,包括在合作的过程中,有同学会表达出个人的一些情绪,那个时候我可能会特意提醒自己,要先解决关系,而不是先写作业。这个小组非常让我受益,虽然过程很痛苦,但我们这门课的成绩都很好。

注:文章中涉及的立场,仅代表嘉宾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学院的立场和观点。

受访者简介

谢利

  • Kepha 学院MBA 2022年秋季班学生。
  • 本科毕业于西安财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目前职业为软件测试工程师 HSBS项目经理。
作者简介

Kepha 学院媒体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