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 | 从医道到心道、从失丧到祝福——三代医家女中医师跨界心理辅导的奇异恩典

编者按

出生于三代行医的医学世家,胡晓同学曾因家族的期望,放弃了自己对绘画艺术的热爱,选择成为一名中医师。在经历了母亲患病和参与缅甸山区的医疗服务后,她不仅亲身见证了中医的治愈力量,更目睹了一位恩族部落巫医被治愈后,改变了整个部落文化的巨大影响。她开始接纳并真正委身于自己的职业,立下用专业来服务他人的异象。 

当她因舅舅去世带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接触到了心理辅导,她意识到心理辅导可以在人心底最隐秘之处带来关顾、怜悯、了解和宽恕,于是生发出对身心整合医治模式的向往,并立志成为一位“负伤的医治者”。 

进入哥伦比亚国际大学(CIU) Kepha 学院临床心理辅导硕士项目学习后,胡晓在这里收获了怎样的洞察与成长?她将如何把过往的经历与未来的发展进行整合,找到自己独一无二的命定和托付?让我们一起走进胡晓的世界,聆听她的故事,感受她的成长,见证她的呼召。 

我想用个名字来做自我介绍首先是我的本名胡晓,它的发音很像天快亮时的晨光状态“拂晓”,这个名字赋予了光明、胜利、新的开始的涵义。然后是我的英文名Phoebe,是我去香港念书的时候朋友帮我起的,她希望这个名字赋予我忠心爱人好善乐施的品格。第三个名字在我的职业生涯中高频使用到,叫“胡医师”对,我是一位私人执业的中医师当被病人称呼我“胡医师”的时候,我感受一种信任、一种需要和一种使命。所以目前我身份是在当医生和做学生之间切换 

01. 我要为“乱炖”的生活状态找到意义

说到我成为一位中医师这个点,其实是一段心酸的历史。我曾经有很长的年岁是学习中国画的。我从3岁时就很喜欢涂鸦,每次我小姨来照顾我的时候,我就让她画画给我看,我会感觉到安静。7岁我被送去少年宫学习儿童国画,9岁就跟着一位画家学习传统的中国水墨画。从小到大,我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在被动的、枯燥的应试教育中,画画成为我的后花园,我可以选择我喜欢的风格、画法、颜色。我客观地审视自己:成绩不占优势,就用特长来弥补,也可以走出一片天地,所以我的高考志愿是想走美术类专业。但因为我的家里从祖父、外公到我舅舅,有三代人都是做医生的,所以家族的价值观是画画只能作为爱好,但不可以成为职业。最后我无可奈何地选择了中医。 

诚实地讲,从踏入中医的学习开始,我就陷入了强烈的痛苦。起初的十年,我常常后悔“如果当初我意志坚定,去学了美术,我应该有多么的不一样!”亲手断送了理想的复杂情绪就像一把刀,在我心里捅来捅去。所以后来面对执业医师考试的时候,我犹豫要不要参加,我不想在这个痛苦的决定上再多走任何一步。就在彷徨无助的时候,我将这个 “大逆不道” 的想法告诉医院的代教老师。我很信任她,她听完我的想法后说,执业医师考过了,你如果不想干,也可以不干,但是多给自己预留一条路总是好的。我觉得她说得也不错,所以我又往前走了一步。 

当时我的状态像一道东北菜,叫“乱炖”。业余的时候我跟着老师临床学习,也同时在教国画,我的主业则是在一个行政部门工作,一人分饰三角。今天我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觉得这人好厉害,但当时我陷入了另一种极度痛苦,就是“如何在既定的社会规则中活出自己”。 

很多人不明白,觉得我已经有体面的工作,又可以兼顾自己的爱好,衣食无忧,还折腾什么?这是当时要面对的主流价值观。如今我们看马斯洛需求理论,当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人一定会想要追求自我实现。但当时我不懂这些,只知道每日身体很沉重,好需要大口呼吸,脑海一直有一个念头在飘:我要转行吗?我有能力转行吗?我的人生真的只有这样吗? 

所以在三十而立的那个阶段,我最大的困惑是“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没有意义,就要创造意义!所以户外运动就成了那时候的我寻找能力感、意义感、价值感的途径之一。 

02. 骑行318国道穿越贡嘎山脉触动我第一次职业变道

有句口号叫“青春没有售价,此生必骑318!”2012年穿越贡嘎山脉的骑行成为我人生绝对的转捩点。 

那天我们从4500米的海拔下降到2500米,一路的下坡,有暴雪又下雨,很刺激,很惊险,也很疲惫。最后在穿越原始森林的时候,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路人说一个半小时就可以穿出这片森林到达可以扎营的地方,结果我们用了三个小时还没有到。在漆黑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我除了又冷又饿,还有些害怕。因为感觉到自己的意识在恍惚,头很晕,很想睡觉,心跳又很快,那一刻我仿佛意识到了死亡的来临。在等待队员去前方探路的时候,我向天祈求:“如果老天让我活着回家,我一定努力做个好人。” 

骑行结束后,我就去上生命建造的课程。之前许下做好人的承诺也触动我做了第一次职业生涯变道,离开早九晚五的行政岗位,去医院工作,感觉可以实实在在地帮助到人,到这个时候我才定心于中医的摸索。当时也发生一件改变我眼光的事情,就是我妈妈患了风湿免疫类的病,通过三年的中医治疗,也恢复了健康。这个见证就坚定我要做个“明医”的决心。 

虽然我有了方向,但必须承认专业水平还很稚嫩,也深知自己蛮渺小的。所以我想“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就去到香港继续学中医,希望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扩宽自己的眼界。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在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实习的时候,接触到“以人为本,人癌共存”治病理念。过去我在内地医院工作时也会常常接触到癌症病人,但我不懂如何面对这么沉重病痛。与癌共存的理念是帮助患者不仅要面对身体上的转变,还要应对情绪上的压力和日常生活中的变动,用现在“全人关顾”的医疗模式来讲就是对病人的身、心、社、灵提供整体的支援服务。这种模式我曾经在一本书《重生在彼岸》中见过,深深触动我的是书中记录了癌症的凶险和死亡的沉重,同时也展示关爱的力量和重生的喜悦。我仿佛看到了新的亮光,但到底要怎么做呢?还是有很多迷茫。 

直到2017年我参加了跨文化服务,出队去缅甸山区做医疗服务,探访一个叫恩族的部落。过海关的时候我带的那种一盒一盒的针灸针被查收了,令我有一种出师不利的沮丧,但幸运的是背包里还有点针没被X光机发现。所以在那一次活动里,我可以为当地巫师做温针灸的治疗,治疗中我们的带领者会关心他和族人,分享给他真理的信息。 

第二年,团队再去探访,回来后很激动地告诉我:“胡医师,你记得上次去扎针的巫师吗?这一次我们去,看见他病了,在我们离开前,他同意跟我们下山去看病,因为他相信我们来做的、说的都是为了祝福他和他的部落。下山检测后发现这位巫师患了肠梗阻,后来他做了手术,已经没有问题了。” 

我听完后很是振奋,因为在恩族文化中有一个诫命,就是不与外族人往来,不外出就医和求学,所以他们有语言但没有文字,巫师就是部落里的精神领袖和医治者。这位巫师的改变一定会影响到整个族人的思想和不健康的民族文化。这让我想起一句话“我们行善不可丧志,因为若不灰心,到了适当的时候就有收成。” 

因此,这段经历坚定了我用专业服务他人的异象,返回后我进一步学习复康类课程来提升医疗技能。在香港与物理治疗师的合作中我体会到亲切、耐心、共情病友会对治疗带来很大帮助 

其实中医的哲学观和希波克拉底医学生誓言都强调了医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所以这一切一切就推动我,将“以人为本”的医疗实践作为专业发展的方向。 

03. 舅舅离世带给我的伤痛得愈,让我想成为 “带伤的医治者”

2019年,生病三年的舅舅去世了,想起他整个患病历程好像蛮多的遗憾,常常会感慨除了药物性的治疗,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在ICU陪伴舅舅的最后时光让我经历到了非常大的绝望和无助。葬礼结束后,我返回香港,一下飞机那扑面而来的哀伤和在ICU里感知到的情景令我很心酸。后来看见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时,心中也会有自责和后悔。 

但让我决心要求助于人,是因为电影中的那些死亡画面引发了我强烈的躯体反应,所以我将这些情况告诉一位也进过ICU的朋友。她听完后立刻问我:“要不要见心理辅导?” 

“哇,见心理辅导?”我想每个人第一次去见心理辅导可能都会有些犹豫。我突然想到John Piper曾经说过:“不要浪费你的癌症。”因为他曾经也经历过癌症的痛苦,但也因此也收获了很多人生感悟。所以,我相信“万事都互相效力”,不要浪费任何经历,也包括这次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于是我就开始见辅导。 

接受心理辅导是一个艰难的历程,我将它比喻成“扒开伤口,消毒处理后再慢慢愈合的过程”。感恩的是,我遇见了一位天使般的辅导,她给了我无条件的接纳和经济上莫大的恩典。 

还记得首次晤谈的时候,当她讲出了我无法言明的苦楚时,我激动的眼泪就涌上来。噢!这个世上真的有比朋友、家人更懂自己的人。在疫情期间,我面对“去留”的议题,辅导又继续引领我看待人生中的挑战和试炼。她的言行让我看见了一种全新的人生观,叫“负伤的医治者”。这四年走下来,我很受帮助,心理辅导的医治虽然不像药物所做的,却能在人心底最隐秘之处,带来看顾和怜悯,了解和宽恕。 

所以,当得知CIU Kepha学院开设了临床心理辅导,我就很有感动,是否我的生命也可以像她一样,成为负伤的医治者?而且我深知身心整合的医疗模式正是我所追求的,那么当异象和机会都摆在眼前的时候,何不再勇敢一次? 

04. 撕标签和用“玩”的思路来转化“玩”的诱惑

入学后,对我而言首先是要克服学习的恐惧。过往我的学习经历充满了挫折和失败,心里的伤导致我在团体互动中会胆怯、羞耻和害怕,我怕我表现得不好,成绩不好。那些负面标签一直在扼杀我的信心,所以撕标签就成为在我学习中最重要的行动。 

其次是生活模式的改变。过去我很多时候会外出旅行,像一个坐不住的孩子,而且从来没有长时间阅读和写作的习惯。所以进入这个硕士项目之初,我觉得学习压力好大,仿佛身后有一台永不停止的压路机,于是我就想如何用“玩”的思路来转化“玩”的诱惑 

我发现探索人心就像攀登,二者都需要精确、细致地去工作。过去在雪山攀登中,要将岩钉打在合适的石头上,是需要对岩石的质地和位置有准确的判断。现在,我将这种精确性应用到心理辅导中,学习探索和洞察,寻找合适的“心理点位”。攀登需要使用各种专业装备,有主绳、下降器、上升器和快挂,每种装备都有它特定的用途和使用方式。同样,心理辅导同样需要掌握多样化的辅导工具和技巧,才能够有效地与个案工作。 

05. 我从E人变成了I人

回顾这3年的学习,我在灵性上体验到 “得力在乎平静安稳”。学习让我的人生好像按下暂停键,这种暂停好像演奏乐章中休止符,手上没有动作,但心里的节拍一直在打。用流行的话说,我从E人变成了I人。过去我很喜欢通过人际互动获得资源和能力感,现在则更喜欢独处,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没事干的时候就好好享受,什么都不干,让脑子放松下来,实行一阵子后我感觉自己更容易进入专注状态。 

E人I人的说法来自于现在很流行的MBTI心理测试。首先我们要达成一个共识,就是测出来的并不是“真实的自己”,只是“量表的自己”。心理学从来不会简单粗暴地用测试结果将人框起来。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说过,“人格类型不是静止的,而是随时间‘旋转’的。”所以我对是 I人还是E人的最终理解并不是指“社恐”或“社牛”,这种是对外界的表现,而是他们“获取能量”的方式不同。外向者是从外部世界获得能量,喜欢社交和沟通;内向者是从内部世界获得能量,更倾向于独处和思考,但不等于不懂得社交。 

举个例子,有位心理学作家叫海苔熊说过:“内向的人就是一部手机,总是会需要时间去充电,充电最好的方式是插上插头就放在那里不要使用。不使用的过程就是内向者独处、思考恢复精力的过程。等充电完成之后又可以选择是待机还是与外界互动。所以内向的人,并非不善于交际,而是更喜欢独处。” 

那么我是如何从E人转到I人的呢?过去我是很爱玩,也喜欢带着人玩,组个队、聚个餐是家常便饭。我想这是因为过去我习惯在人际互动中获得经验、资源,就像我学国画、学中医的方式都是跟师学徒,而且我对阅读没有兴趣,所以跟人学习是最快、最直观的方法,而且与人互动中也会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 

进入Kepha学院学习之后,有论坛讨论、读书报告、课程论文,回应的都是开放性的话题,我发现我非常欠缺深度思考的能力,如果按照过去的方式跟着人学是不可能的,因为他的头不可能装在我的头上。后来我想起一句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有阅读,脑子里才有输出的内容。也许大家会惊讶,起码都是大学毕业的,还不会阅读吗?坦白讲,我真的还不会有效地阅读,所以老师也推荐给我们一本书,就叫《如何阅读一本书》。 

这几年不断地读、不停地写,在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中,我感受到我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都提升了,才真正体会到书中真的有黄金屋。所以这个阶段我就调整了方案,从跟他人学习变成在书本里的学习。 

看书是需要安静的,我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动,所以要养成安静读书的习惯,我首先做了一件看起来好像不近人情的事,就是暂停高密度社交,说直白点就是暂停刷微信、闲聊、八卦,因为这些都非常消耗时间和精力。 

其次就是建立健康的边界。经过正统心理学教育后,我们明白咨询师要管住好为人师的嘴,不应该随便去建议别人,或点评别人,所以建立边界的同时也学习客体分离 

另外就是逐步、可量化地养成新习惯,我们会形容这个过程像婴儿学步,一点一点地往前进步。其实课程任务中也都有训练我们,例如给我们读书的时间任务表,对应着完成,坚持就好。每次完成之后都感觉超爽,是内啡肽的快乐。  

内向型的I人和外向型的E人除了在获得能量的途径上不同,关注的内容也不同。内向型关注在大脑里面的事情,例如想法、经验、感觉,外向型关注大脑以外的一切,所以二者们关注的面向不一样。  

我的这个改变令我自己都惊讶,过去绝对想不到我还可以是内向的人。无论如何,就像荣格所相信的,未来可以改变性格。认识自己,发现自我和找到天赋,就成了我很大的乐趣。 

06. 学习《成瘾理论》课后,我不再通过网购缓解焦虑

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我想大家都很喜欢《成瘾理论》这门课,时下网络成瘾已经非常普遍,每个人都在刷手机。课程让我明白成瘾是“中脑边缘系统的奖赏机制”在工作。当奖赏通路被激活,所带出的欣快感和对应的情景、压力、情绪相匹配,会记录在大脑里面,每当遇上高危情境,大脑会产生强烈的渴望,然后发展出重复性的上瘾行为。 

举例来说,我发现每次到期末,我的网购次数就会明显多。期末写课程论文是一件有压力甚至很抓狂的事。不想要痛苦,最直接的方式是立刻、马上获得快乐。记得第一学期,我鼓励自己写功课的方式是奖励自己一杯奶茶或者一份炸鸡。后来我要点豪华双人餐才觉得满足。再过一学期,光吃不够,我要买一些其他想要的东西。 

慢慢地,我将“想要”喂养成了“欲望”。一写作业就情不自禁地打开购物网站,因为“不买,我就难受”。这种强迫性购买的行为,确实带给我刺激感、掌控感,短期看来也缓解了写作业的焦虑和压力,但这是错误的舒缓压力的方式。如果一有压力就买东西,就刺激了多巴胺成瘾的奖赏回路,天长日久,这样的神经机制会改变大脑,最后将会控制人的思想、行为、习惯、个性,甚至整个人的生命。严重强迫性购物的人常常负债累累。 

所以这门课深刻地让我认识到“瘾”在每个人心中,也伴随人的一生。当人将欲望合理化,就喂养了上瘾的可能,成瘾后要戒掉是会很困难的。我们首先要科学地看待多巴胺,它正面的功能是驱使人类活下去,负面的作用是会形成欲望、成瘾的脑回路。要能降低多巴胺的不良影响,我需要学习正确的舒压方式,叫“活在当下”,因为活在当下会产生血清素和催产素,它们一样能带给我愉悦感和能量感。像晒晒太阳,到户外走走,练习呼吸,静观,书写等等,都会产生血清素。催产素就更很有趣,例如养宠物,我每天看见我的猫猫狗狗就感觉很开心,还有称赞他人、关怀他人也会获得催产素带来的幸福感,所以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给出的同时也收获多一份快乐。所以这门课带领我从脑神经科学的角度看人的行为和背后的情感需要,多一些真理的同时也多一些理解和怜悯。 

07.《事业发展》课助我拥有踩梦想的脚踏车的真正自由

我还想感谢一门课,是《事业发展》。当时上这门课的时候,感觉不痛不痒的,可能事业这个概念很宏观,现在想起来,这不就是我们学习生涯中必须要认真考虑的吗?我想,一份与梦想挂钩的事业,在满足生计的同时,可以给人生加入更多新的元素,新的养分,成就丰盛的生命。这门课的期末作业,我选择的是给自己做职业生涯辅导,又有趣,又很有挑战。 

这些年我在面临职业发展不确定的时候,常常会感觉到焦虑、恐惧,有时候这些情绪还蛮影响身心健康的。所以在作业中我运用“结构派的家庭理论”、“早期不良图式”去分析我的成长,理清为什么在现实与梦想不和谐的时候,我会有那些感受和想法。然后用盖洛普优势识别器、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将我的人格”、兴趣”、专业技术”和价值观”整合起来。分析过程让我看见我的优势在于解决事情的战略思维和行动力,同时也暴露出了阻碍我生涯发展的因素,例如缺乏健康的支持系统、缺乏稳定的依恋关系。所以这门课带领我识别出潜在的优势和盲区,非常更有利于提升自我认知和明确内在动机。 

总而言之,Kepha学院的老师们带出的价值观一次一次地启发学生看见:人生应该由内在的价值”来驱动,而非由外部的价值”来影响。我想将内在的价值”比喻成有两个踏板的单车,左边的踏板是维持生存的需要,右边的踏板是内心的热情、心动的呼唤。左边的踏板让我们活下去,右边的踏板让我们活起来。当左边踏板踩下去之后,右边踏板自然会踩上来。所以,活下去是基本,是必要,而活起来是难以忘怀,无法抹去的盼望。所以,这几年的学习让我思想在这个看重金钱、名利、声望的时代,我是否拥有真正的自由去踩梦想的脚踏车呢?

08. 与同学建立了各样“麻辣烫的友谊”

在Kepha学院,我与同学建立了各样“麻辣烫的友谊”,一起熬炼,一起干杯,也经历了奇迹。 

我无法忘记2023年夏季,我的狗在郊野游玩时因为没有牵绳,被汽车撞飞,然后跑丢了。我非常悲痛,找了两天也没有结果,就跟组长请假说这一周无法参加小组讨论了。组长听后很耐心地跟我谈,不仅安慰我,还鼓励我不要放弃寻找。她提醒我积极用网络资源,还说她的儿子正在我所在的城市旅行,可以前来协助寻找。她真诚的语气让我体验到“爱人不可虚假”。此后的每天同学H都关心事件进展,会共情我的惧怕和哀伤。因为她的同行,增强了我继续寻找狗狗的决心。 

在狗狗丢失后的第六天,奇迹发生了!有热心人提供线索,我找到了狗,准确地说,是狗主动找到了我。这个奇迹是事发当天我不敢想象的。很感恩同学像天使般临在,用“恩人”来形容也不为过。后来,我和她继续在学习上结伴,在生活中也真诚以待,她甚至在百忙中专程来为我过生日。我感觉收获的不仅是一位同学,更像是收获了一位家人。 

虽然在课程中面对的挑战数不胜数,但如大师姐所讲:“面对困难,我们在一起就是最重要的,最宝贵的。”这些经历都会帮助我更加用感恩的心珍视身边的人。 

09. 小事上忠心,将自己当作公司经营

Kepha学院的课程很重视小组学习,我在小组中的体会是小事上忠心,将自己当作公司经营,不逃避挑战。 

学习中必须面对小组汇报,这可能是非常棒的经历,也可能是非常磨人的遭遇。我参与的小组很有意思,组员的年龄、文化背景、思维模式可能有很大的差异。对方第一眼看上去是刻板还是开放,是笑脸还是臭脸,分小组就像开盲盒,期待又紧张。小组合作是这几年下来最难忘且成长快速的部分。 

如何与不同的人合作,孵化出有效的过程和满意的结果,我的经验是“在知识上更新,在小事上忠心”,将自己当做公司来经营。所以我在小组中表达出较高的个性化和责任感。每次配搭我会问自己:我的核心资源有什么?我能为小组提供的价值是什么?我是否敏锐发觉他人的需要? 

起初做组长是在“成瘾理论”这门课,因它与医疗息息相关,为督促自己学习认真一些,就毛遂自荐。坦白说,当组长有满足更有焦虑。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优势是什么(真实自我、高效但不急功近利、谦逊合作、激励他人),缺陷又是什么(喜欢听好话、牺牲关系、焦虑不安、工作狂),哪些是我能控制的,哪些是我不能控制的,最终学习将纷繁的小组事务分类:“自己的事、别人的事、上天的事”。所以,操练人生控制图(Stephen Covey)帮助我可以在限时间高效能地完成任务。 

我想这些实践经验也是未来支持来访者的思路,我坚信无论是现在的学习,还是未来的发展,有灵活性、辛勤工作和牺牲精神的人最终会得到回报。所以我鼓励大家在每次小组中,找一个位置摆上自己,相信不回避挑战的你,注定会进步。 

Kepha的这段学习时光,提供了我实现潜能和目标的知识、方向和志同道合的同学,所学的功课引导我对早期成长经历有深入的反思和理解,认识到童年经历如何塑造了今天的我,如何影响我的人际互动。随着更深入的自我了解,我会以更加平静、豁然、从容的心态面对挑战,不再过分焦虑未来或纠结过去,也许再过五年十年,会看到因此而延伸的新人生轨迹。

10. 我未来的路:艺术+中医+心灵关顾 

过去没有被允许学美术一直是我一个很大的遗憾。幸运的是,在《跨文化咨询》这门课中,我接触到了表达性艺术治疗。我非常激动,仿佛冰封的能量瞬间被唤醒。我意识到艺术不仅在表达美学的观念,更是一种情感和心理的疗愈手段。正如梵高所说,艺术是用来抚慰那些被人生摧残过的人。未来,我看到了一种可能性:继续学习,若能够运用艺术来帮助他人,同时整合自己,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值得去做的事情。 

我想我的本行中医也会一直走下去,虽然曾经是被动地选择了它,但它却为我搭建了很好的根基和桥梁。医疗的英文是medical care,所以一个整全的医疗应该由两部分组成,药物和心灵关顾。而且情绪带来的身心症状本身就是中医治疗覆盖的领域,因为五脏(心肝脾肺肾)就对应了五种情志活动。 

举例来说,心是主欢喜,心也统管所有的情绪感受、意志活动,有句名言是“喜乐的心是良药”,药是可以影响全身的。肝主愤怒,我想华人文化都知道生气伤肝。脾是负责思虑活动,它也是情志活动的基础,因为很多情感变化是通过思虑产生的,好像今天我接受你的采访,原本是开心的,如果过度思虑,担心设备、担心网络、担心自己说得不好,就会产生害怕的继发情绪。有时候我们想太多导致食欲不振,或者消瘦,就是脾的功能受到损耗。忧虑、害怕到一定程度,我就会想去卫生间。我想这是我们每个人考试前都想去卫生间走一下的经验,因为恐与肾有关,肾就与尿的代谢有关。 

中医真的是非常有智慧,它是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所以未来我也渴望对这两个伟大的学科认识更多,结合更多。让全人医疗的异象可以好好地开展。  

想无论是做医生还是心理咨询师,或者别的岗位,我们活着就是影响力。而爱对人的影响是最为深刻的,会带来改变的,也是被纪念在永恒中。但爱是一种能力,人给不了自己没有的东西,所以在爱人之前,请先好好地爱自己。 

也许你会说,好像不太懂得怎么做,我想说这不是你的错,可能是你过去没有被好好地爱过,甚至现在心里还有很多的委屈、埋怨。或许想改变但不知道如何下手,又或者担心起步太晚。如果Kepha学院有适合您的专业,何不为梦想试一试,来到这个大家庭里,在这里一起大大方方地接受爱、享受爱、活出爱。 

最后祝福你,在有限的人生旅程中能找到属于你的天赋、热情和愿景,靠着加力量给你的那位,勇敢地扩张自己、装备自己。我想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共同地见证到更多丰盛的生命。 

作者简介

Kepha 学院媒体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