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当今快速变迁的社会环境中,养育青少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彭兰徳博士(Dr. Thomas Penland)以其深厚的教育经验和跨文化视角,为我们带来了一系列发人深省的讲座,探讨如何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培育青少年健康成长。
彭博士指出,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不仅经历着身体和心理的巨大变化,还要应对学业压力、同伴关系、网络文化等多方面的挑战。作为父母和教育者,我们需要理解这一阶段的特殊性,采取恰当的方式引导和支持青少年顺利过渡到成年期。
本号将分多期连载彭兰徳博士《如何在充满挑战的世界中培养青少年》系列讲座的精华文字稿,系统呈现其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无论您是家长、教育工作者,还是关心青少年成长的社会人士,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和指导,敬请关注转发!
大家好。我来自泰国。我叫托马斯·彭兰德,很高兴今晚能在这里和大家讨论青少年教育问题。我会在讲座过程中提一些问题,希望大家能用聊天功能参与互动,可以用中文聊天。我的翻译韩老师会把大家的反馈告诉我。我觉得今晚的主题非常重要。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界,如何养育青少年是个重大且重要的课题。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大家可能已经了解了一些情况,我是美国人,今年71岁,一半的人生都在亚洲度过。我在韩国生活了25年,在马来西亚生活了10年,今年是我在泰国的第一年。我曾多次访问中国各地,对中国各地的国际学校进行认证考察。我也在美国当过10年校长。我觉得虽然没写在屏幕上,但我非常自豪的一点是,我有四个孩子和13个孙子孙女。在指导家长方面,我想通过与大家的交流,了解中国父母在养育青少年时面临的挑战,以及现代社会对中国育儿方式的影响。我最担心的是,如果青少年时期不能成功度过,可能会成长为不健康的成年人,进而形成不健康的社区、国家和世界。养育孩子是一项重大且可能伴随一生的任务,而青少年时期尤为具有挑战性。
我想了解一下大家的情况。你们是谁?在这次研讨会中想学到什么?在养育青少年方面最大的担忧是什么?如果你们不介意的话,花几分钟时间在聊天框里写一下你们的信息,包括你们是谁、来自哪里、做什么工作,以及想在青少年教育方面学到什么,最大的担忧是什么。我先暂停几分钟,等你们在聊天框里和我交流,之后我会选取部分内容分享,然后会把所有内容都读一遍。
从心理学角度看,青少年可能会面临心理问题,对学习和人际关系缺乏兴趣,对未来没有方向。如果你们愿意的话,可以和我分享这个话题。
我参考了西方的研究,列出了青少年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按照优先级排序。依次是同伴压力、物质滥用、欺凌、沟通问题、行为偏差、网络成瘾、不道德行为、自尊和身体形象问题、抑郁和自杀倾向以及自我毁灭行为。我想了解一下,在亚洲父母看来,这些问题的优先级是怎样的?你们认为哪些是最重要的三个问题?
有人觉得所有问题都很严重,其中网络成瘾最为突出。目前看来,亚洲父母最关注的是网络成瘾,其次是其他一些问题,比如第9项、第8项等。
感谢大家分享这些信息,这很有意思,和西方父母关注的点有些不同。其实我并不感到惊讶,因为我在和亚洲年轻人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存在网络成瘾、抑郁、学业压力和自我毁灭等问题。在开始正式内容之前,我还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希望孩子在青少年时期结束时成为什么样的人?你们的目标是什么?是仅仅希望他们还能和你们交流吗?大家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
有的家长希望孩子精神成熟、身心健康、品德良好、追求真理、有长远的人生方向、心理幸福,并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
我自己在养育第二个孩子的时候,也写过一些目标。我希望孩子能从健康的依赖关系过渡到健康的相互依赖关系。我希望他们不仅在情感、社交、身体和心理上健康成长,而且能明白生活是与身边所有人共同的旅程,要保持谦逊,同时又能独立自主,不过分依赖他人。
接下来我们逐一讨论这些问题。
首先是同伴压力。青少年时期,孩子们好奇心增强,更容易受到同伴压力的影响,可能会想要尝试一些新事物。同伴压力是指同伴或群体对个人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的可能性较大。我想了解一下,你们是否了解孩子面临的同伴压力?是否有应对策略?
物质滥用。在某些国家,物质滥用可能不是主要问题,但在我家乡却是个严重的问题,尤其是青少年接触化学物质的问题。在一些管理更严格的社会,这个问题可能在青少年长大后才会出现。不过我对韩国的情况不太了解,在我了解的范围内,酗酒问题更多出现在大学阶段而非高中。
霸凌在所有文化和社会中都存在。霸凌指的是某个群体或个人对他人施加压力或影响,使对方长时间处于痛苦和危险之中。网络欺凌和线上欺凌在泰国、韩国和美国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很多学生默默忍受着欺凌,而父母和学校却不知情。
沟通。随着年龄增长,我们对事物的看法会发生变化,但青少年时期大脑和身体的变化会影响他们理解他人情绪和反应的能力,导致他们可能出现不在乎的态度或鲁莽行为。帮助孩子培养同理心和理解能力的一个方法是倾听他们的想法。
叛逆行为。在青少年时期,孩子难免会出现叛逆行为。当你说让他们做某件事时,他们却反着来;让你避免做某件事时,他们却偏要做。这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尤其是当他们觉得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没有被重视时。青少年可能会通过违反规则来表达不满。应对叛逆行为有多种方法,比如坐下来了解他们叛逆的原因。必要时可以寻求辅导员的帮助。在后续的研讨中,我们会讨论第三方在青少年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我记得有一次,我的小儿子表现出了叛逆行为。他有三个姐姐,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他对科技很感兴趣,决定让自己的卧室成为独立空间,还把门锁上不让妈妈进去。我回家后,他妈妈告诉了我这件事。我让他开门,听到我的声音后他打开了门。我很不高兴他不听妈妈的话,就坐在床边跟他解释,我可以很容易地拆掉门,用布遮挡一下来保证隐私,如果他第二天还想让我这么做,我可以找人来把门拆掉。最后他同意不再锁门了。我告诉他,等他以后有了自己的住处,可以随心所欲,但只要和我们住在一起,我们就会保持孩子卧室门的开放。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叛逆的时候。
网络成瘾。对于不太懂技术的父母来说,处理网络成瘾问题可能比较困难,因为他们可能不知道孩子从哪里接触到这些有害信息。父母至少要熟悉孩子使用的各种网站和应用程序。网络成瘾是指一个人对设备产生强迫性需求,以至于影响到人际关系、工作或健康等其他方面。我给孩子们制定了设备使用协议,如果他们不遵守,就会收回设备。我认为孩子应该明白父母对他们使用设备有监督的权利,父母要确保自己行使这个权利,通过信任和核实来了解孩子的上网行为。关于数字设备的使用,我后续还会详细说明。接下来会讨论应对网络成瘾的策略以及父母如何管理家庭中的设备和青少年的使用情况。
不道德行为。青春期常伴随着对归属感的强烈渴望和对残酷现实的认知需求。有些青少年可能会因此做出错误决定,陷入不良行为,比如未成年发生性行为,这可能导致青少年怀孕和性传播疾病等风险。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提前以敏感和温和的方式向他们传授这些行为的危害。如果觉得难以启齿,也可以请指导顾问或治疗师来帮忙。
自尊和身体形象问题在青少年中很常见。在我居住的亚洲地区,这个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13到19岁的青少年身体和激素会发生变化,很多青少年难以适应这些变化。比如,有些女孩身体开始发育时会感到害羞,而发育较晚的女孩可能会因为觉得自己和同龄人不同而产生自卑心理。青春期的痤疮等皮肤问题也会影响青少年的自尊心。沟通是解决自尊和身体形象问题的关键。如果孩子有饮食失调或其他健康问题,父母要给予关注,和他们沟通,确保他们接受正确的教育,了解青春期身体变化的规律,这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
抑郁:在优势社会中,我很少看到抑郁问题,但在贫困地区,抑郁却是个严重的问题。我在部落学校和贫困地区开展服务项目时发现,那些生活并不只是为了温饱,而是相对安逸的人,在青少年时期更容易受到这种严重心理疾病的影响。抑郁是一种强烈的悲伤和挫败感,持续时间较长,会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抑郁的孩子往往不想上学。
自杀:不幸的是,自杀行为在青少年中时有发生。有些人认为孩子谈论自杀只是为了引起关注,可以忽略,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在美国,自杀是12到18岁年轻人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仅次于意外事故和凶杀案。
关于学业压力的议题,我感觉亚洲社会的人们所承受的压力要比我曾工作过的美国文化环境中的压力大得多。学业压力,其紧凑的日程安排和高期望值,是许多青少年压力的重要来源。而这种压力又因来自同伴关系的社交压力而进一步加剧。当然,还有我们之前提到的身体形象问题,以及孩子们对整个社会认可的渴望。
孩子们对学业失败的看法各不相同。在韩国,让我最为担忧的学生中,并非是那些成绩差到不及格的学生,而是那些得了A但还觉得分数不够高的学生。往往是这些高分学生承受着巨大压力,而非低分学生。那些得了A-或者只是差一点就得满分的学生,感受到的压力反而最大。这让我很意外。
我不知道中国文化和韩国文化是否有所不同,但在韩国,感觉班级里排名第二或第三的孩子都无法享受成功的喜悦,因为他们没有拿到第一名。在我看来,这是韩国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
我注意到奥运会上,只有金牌得主才会得到认可,获得某种形式的奖励或者国家表彰。而银牌和铜牌得主,尽管在奥运会上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却几乎被忽视了。在这个文化里,似乎只有金牌得主才真正受到重视。
我今晚要简要提及的最后一个话题——社会压力。这其实是孩子们所面临的整体体验。社会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面的概念,涵盖了我们之前提到的诸多方面。它包括各种因素,如科技、媒体、文化等。而社会压力则是他人对我们思想、情感和行为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因具体情况、压力来源和类型的不同而表现为积极或消极。如今青少年所面临的社会压力包括科技和媒体带来的压力、学业压力、同伴压力、父母压力、文化压力以及社会结构的压力。我在前面提到的关于韩国对奥运冠军认可方式的例子中就有所涉及。社会结构的压力是指更大的社会,如政府、媒体、经济、环境等对个人世界观的影响。
我们的孩子,也就是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充满各种压力的世界里。作为父母,第一步是要承认他们确实承受着这些压力。不同的孩子应对压力的韧性各不相同。我的四个孩子在青春期时表现各异,他们都或多或少地经历过挣扎,并以不同的方式应对着。在研讨会的后续环节,我会分享一些在我和妻子陪伴孩子度过青春期时,我们认为最为重要的行动或态度方面的经验。至于您对信仰的看法如何,我不太清楚,但对于我们来说,在孩子青春期时,我们经常祈祷。
在那段时期的许多年里,我的家里同时有两个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这颇具挑战性,因为每个孩子的表现都大不相同。有些孩子会向您倾诉很多,而有些则很少提及自己的情况。这对父母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时刻关注并了解孩子所面临的状况以及他们的感受。
我想给大家一个机会,在聊天框中提出一些问题,也许您已经发布了一些问题,或者现在就可以发布。之后,我也会讲讲我们在下一期讲座中要讨论的内容。现在,我想给大家一个反馈的机会,关于今晚我所谈到的父母在养育青少年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您对讨论的主题、话题或者有任何疑问都可以提出来。
Q:一些孩子会与同龄人作比较,有些女孩子还是想变瘦;如果孩子有叛逆行为,是否应该惩罚他们?比如体罚?
A:这些都是很好的问题。我没有什么神奇的答案可以给大家。但就我个人而言,当我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我就不再进行任何形式的体罚或者身体接触式的管教了。我觉得随着他们身体逐渐长大,家长再对他们进行身体上的管教就不合适了。对于小孩子,有时候,我会用一些轻微但有效的身体惩戒方式来纠正他们的行为。但一旦他们长得比我高大,我觉得再进行身体上的管教就不合适了。
最重要的是,不要让愤怒情绪影响与孩子的交流。愤怒在生活中可能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但在与孩子或者配偶发生冲突时,愤怒绝不是好事。所以当您感到愤怒时,需要等到情绪平复之后,再与孩子讨论问题。在解决冲突之前,让愤怒情绪消散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年轻女孩,尤其是她们对自己身材尺寸和体重的担忧,以及想要变得极度苗条的问题,在我25年于韩国的工作经历中,学校里几乎一直都有患有饮食失调症的女孩。有些被发现了,有些则没有被发现。我自己的一个女儿也曾暂时出现过一些饮食失调方面的问题。所以这些问题必须得到认真识别,并公开地讨论和处理。
如果您觉得这是个问题,或者您的女儿体重下降得厉害,变得过于消瘦,您可以和医生谈谈。同时,也要咨询医生对于您的孩子来说,什么样的体重才是合适的。我们会对学生进行观察,如果觉得某个学生体重过低且不吃饭,比如不吃午饭,还试图对我们隐瞒情况,我们就会安排校医每周为他们称重一次,以确认他们是否停止了减重,或者是否在吃饭后又催吐来减肥。我们发现有些女生经常这样做。
我不知道中国的情况如何,但如果时尚、身材和体重方面的问题没有得到关注,很可能也会成为一个问题。所以您需要密切关注,如果感觉这是个问题,就要和医生或者健康专家谈谈,让他们说一下某个身高、年龄的孩子应该有多重才合适。
另外,关于肥胖问题,在我们的社会以及韩国都存在肥胖儿童和体重不足儿童的问题。所以肥胖方面的问题可能是因为孩子们缺乏足够的锻炼,饮食不均衡,从而引发这方面的健康问题。因此,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与他们讨论健康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亲子话题。
Q:为什么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容易抑郁?
A:这是个很好的问题。这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满足感的来源问题。我不知道他们学习的动力是什么,是为了自己取得好成绩而自我激励,还是为了满足父母或者祖父母的期望?是什么驱动着他们在学业上不断努力。
这又与他们对成功的定义密切相关。如果他们认为成功就是班级排名第一,除此之外都不算成功,那么其他情况就意味着失败。他们是如何定义成功的呢?这与他们对如何通过努力实现成功目标的理解有关。如果您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那么无论最终在某个衡量标准下处于什么位置,您都应该感受到成功。
在美国一些精英大学中,亚裔青少年的自杀率是最高的,这真的很令人难过。几年前我访问哈佛大学时,在哈佛大学的教工餐厅与一些朋友共进晚餐,其中有一位在哈佛大学担任牧师的韩国人。我还见到了一位从韩国私立学校毕业并考入哈佛大学的年轻韩国女士。在那里与哈佛大学牧师共事的过程中,她对自己生命的灵性方面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不仅仅是学业方面。当时我们和其他亚洲学生一起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吃午餐,她讲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故事。
其实在韩国的时候,她一直都是第一名。不管做什么都是第一名。然而,当她刚到哈佛大学时,按照哈佛的标准,她的表现还算可以,但她不是第一名。而且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远离自己的国家、文化和家庭。她开始感到孤独和抑郁,甚至产生了自我毁灭的念头。但她的朋友邀请她参加一个朋友聚会,大家要一起讨论关于生命的问题。在那次聚会上,她遇到了这位牧师,两人开始交谈。经过一系列的交流,她最终分享了自己有多么抑郁以及抑郁的原因。令人惊讶的是,她经历了一次转变,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她意识到尽力而为就好,不必非得成为班级第一。在哈佛大学取得成功对她来说也是生活中可以接受的状态。但遗憾的是,她告诉我,她班上的其他一些朋友没有得到帮助,其中有些人已经不在了。
所以,我不敢说完全理解其中的缘由,但我确定这与我们如何定义成功以及帮助孩子理解尽力而为就意味着成功有关。同时,我们也要让孩子知道,他们永远不会孤单,无论何时需要帮助,都一定能找到求助的地方。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定义成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从很多方面来说都是如此。这涉及到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也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他们开始真正探索父母视野之外的世界,开始接触不同的世界观和思想观念。这也是青少年压力的一个来源,但同时也是帮助他们从依赖走向相互依赖并走向健康的重要部分。
我们学校为所有学生设定了五个目标,其中之一就是平衡与蓬勃发展。我希望您的孩子也能在青春期学会如何做到平衡与蓬勃发展。我知道这也是您今晚来听我分享如何帮助孩子度过青春期的期望所在。
下次我们见面时,我们将更多地探讨如何理解青少年以及青春期到底发生了什么。还有其他相关的情况,我们也会思考并学习如何更好地与他们沟通。另外,还会更详细地探讨社交媒体和数字通信方面的内容。
希望今晚的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想补充或者分享一些对大家有帮助的内容,可以在聊天框里继续交流几分钟。我非常欢迎大家的反馈,也希望不久后能再次与您相聚,开展另一场研讨,进一步探讨如何带领我们的孩子在这个充满挑战的世界里走向平衡、蓬勃发展和健康的状态。
- 泰国但以理国际学校(DIS)现任校长,曾在美国担任高中校长7年,在韩国创建两所IB国际学校及担任校长25年。
- 成功领导两所国际学校(TCIS和GSIS)成为韩国第一所和第二所拥有IB 三项课程认证的学校。
- 彭兰德博士长期担任WASC(西部院校联盟)学校认证团主席,具有近30年评审亚洲国际学校的经验。
- 彭兰德博士和太太养育的四个孩子都已成年,他们现有13个孙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