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铭传 主任医师 | 心理治疗简介

编者按

本文为Kepha 学院临床心理辅导硕士项目特邀专家胡铭传医师的一场讲座精华,重点分享了有关心理治疗的主题,全文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基本概论:介绍心理治疗的基本概念。

2.心理治疗分类:介绍三种相对主流的心理治疗方法,即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精神分析心理治疗。

3.共同原则:着重介绍心理治疗不同类型和派别之间的共同原则,这些原则可以作为我们进行心理治疗时的指导依据。

一、心理治疗的基本概论

在精神科领域,会谈是我们主要使用的工具。会谈既是最初级的技巧,也是最高境界的体现。精神科治疗以会谈为核心,分为两个主要部分:诊断性会谈和治疗性会谈。诊断性会谈通常由初诊门诊医生执行,他们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运用诊断学和精神病理学等知识,最终形成一个诊断。

另一方面,治疗性会谈包括心理治疗、团体治疗、家庭治疗等。我将重点讲述心理治疗,它是今天的主题。标题”族繁不及备载”的含义是指,虽然大家或多或少听过心理治疗,但有些内容可能耳熟能详,有些则可能并未接触过。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心理治疗的相关内容。

举例来说,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析、人际心理治疗、森田疗法、沙盘内关音乐疗法等等,这些方法构成了心理治疗的一部分。由于心理治疗如此广泛且丰富,我将试图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大家对其有一个初步了解。

心理治疗的领域如精神分析等拥有众多派别,甚至细分成许多不同的流派。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要完全理解其中的每一个门派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需要付出一生的精力与时间。

二、心理治疗分类

我们借鉴中国台湾省的分类资料。中国台湾的健保(医保)对于心理治疗进行了简洁而清晰的分类,尤其适合初学者或入门者。他们主要以治疗的深度为标准进行分类,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这可以帮助我们对心理治疗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与了解。

第一个层次,即支持性心理治疗((Supportive psychotherapy))。虽然它是最表面的一种治疗方式,但并不意味着它缺乏深度。

第二个层次,即特殊心理治疗。尽管这个术语的翻译可能并不十分准确,但我们通常认为它包括了认知行为治疗 ( Cognitive BehaviorTherapy,简称CBT) 以及人际关系心理治疗等等。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归类为特殊心理治疗。

第三个层次是最深入的一种,即深度心理治疗。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暂且将其视为与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几乎等同的概念。

目前,我将为大家提供台湾医保资料库中的法令规范条文,详细列出它们的内容,以供参考,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三种不同层次的深度心理治疗。

一是支持性心理治疗。根据官方定义,支持性心理治疗的目标在于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的病情。通过支持性心理治疗,患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并获取相关治疗信息。在某种程度上,这类似于卫生教育或健康教育的概念。台湾省的法规中有一些红字强调了支持性心理治疗的特殊性质。根据规定,所有精神科治疗团队,包括心理师、社工师、职能治疗师、护士等,都可以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

二是特殊心理治疗。我们可以将它视为人际行为治疗或人际关系心理治疗等。这种治疗方法旨在帮助个体适应环境,使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形成对个人病史的感知,降低挫折感或不良行为。有趣的是,在这个层面上,像认知行为治疗这类方法的实施程度有一个有趣的规定。只有两类人可以执行这类治疗:一是精神科的专科医师,另一是临床心理师。

三是深度心理治疗。我们将它视为精神分析的一种形式。它可能包括利用客体关系、强化心理防御机制、解决内在冲突等内容。在台湾省的规定中,有一个奇特的规定,即只有精神科的专科医师才能从事精神分析。

2.1 三种心理治疗模式及其原则

在中国台湾省的医疗领域,尤其是精神科,以下三种模式是最主流的。

一是支持性心理治疗的一些基本原则。在支持性心理治疗中,治疗师与患者之间进行互动式的对话是最初级的技巧,也是最高境界的体现。另一个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原则是避免过多地提问。

假设我们想问一个患者关于他的情绪方面的情况,我们怀疑他可能有抑郁的负面情绪。如果使用封闭式的问句,可能会问:”你最近感到心情低落吗?”或者 “你有抑郁的感觉吗?” 这样的问题可能只能得到简单的是或否回答。

而使用开放式的问句,我们可以这样问:”你最近的情绪怎么样?可以具体描述一下吗?” 或者 “你最近的心情如何?” 这种开放式的问句可以鼓励患者更详细地表达情绪。

第二个重要的原则是要避免使用“为什么”的问句来询问患者。这些问题背后往往会包含一些否定或责备的意味。 “为什么”这个词在不同国家的文化中都可能带有贬低或否定的含义。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为什么”的问句。

第三个原则是避免未经深思熟虑地重复一个句子。如果你在这些例子中发现某个句子听起来很动人,很适合你想要学习的方式,你可以采用,但绝对不要像背书一样直接将其复制到口中,然后对患者进行背诵。

至关重要的是,当你表达这句话时,务必在其中加入自己的情感。在将其传达给病人时,融入你自己的情感。关于支持性心理治疗,最核心的观念是,不应期望将个案的冲突完全消除,因为每个人都会面临压力、痛苦、挫折和冲突。短时间内难以完全消除这么多的负面因素,但可以发展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帮助病人适应并创造适应策略。

2.2 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关键要素

我将重点介绍其中几个关键和特别重要的要素,作为范例供大家参考。

一是我们要强调的是倾听。倾听他人的关键在于:

1.注视对方; 2. 不打断; 3. 表示在听。

此外,还要注意观察对方的非语言表达,例如面部表情、姿势和肢体语言。这些可以提供有关对方情感和状态的重要线索,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要和感受。

举个例子,倾听不仅仅是在听取对方的言辞,还要观察他们的动作和非语言表达。在心理治疗中,这一点尤其重要。

此外,许多人在心理治疗时会问道:视频心理治疗与面对面心理治疗有何不同?实际上,至少有两个显著的差别。首先,面对面的治疗能够让治疗师看到病人的微动作,因为整个身体都暴露在视野中。

另外,面对面治疗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心理医师和个案之间的气场相互影响。在面对面的治疗中,我的气场可以弥漫到个案身上,同时个案的气场也会影响到我。这种双向的气场交流在视频治疗中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这是两种治疗方式的一个显著差别。

接下来,我们将谈论倾听,也被称为情绪倾听。这意味着你的上半身要稍微往前倾,稍微弯曲,以更仔细地聆听个案所说的话。

再回到聆听的技巧。刚才提到的目光训练,实际上是培养如何专注地观察对方。这个技巧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实际上却能在心理治疗中产生良好的效果。如果有人愿意花上30分钟、5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聆听他们的讲述,这实际上是一种很珍贵的体验,能够给予他们极大的满足感。

再举第二个例子。这个要素无疑也具有重要意义。你可以倾听他人讲话,并在一段时间后点头或表示理解,用语言表达“很好”或“我明白你的意思”等等,这些都是积极的肯定方式。另一方面,对于每一件不确定或看似不值得赞同的事情,也许都能试着去找出真正值得肯定的方面。

二是诚挚的称赞,而不是虚假的奉承。无论你是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生还是心理咨询师,你首先必须认同你所表达的言辞。你需要对这个行为自信并真正认可它,同时你也要相信这个病人或个案有可能认同这个观点。当你基于这种认同去赞美时,这种称赞会更加真诚,更有实际效果。

三是保证(assurance)。在所有的支持性心理治疗中,我建议大家可以尽量多地应用保证的观念。当然,在运用保证时也需要记住一些技巧。

首先,要明确一点,保证并不意味着永远不会发生悲惨的事情。因为很多悲惨的事情本身就有可能发生,根据墨菲定律,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终将会发生。保证的关键在于培养个案面对悲惨事件的能力。再保证的方法确实非常有效。不论您面对的是何种类型的患者或个案,特别是在内外科领域,如果患者身患内外科疾病或精神疾病,他们可能会面临痛苦。在医疗环境中,再保证的方法经常可以派上用场。

比如有一位妈妈,她的孩子正在上小学,教室在二楼。这位妈妈常常感到焦虑,因为她担心孩子在学校的二楼走廊活泼好动,有可能会从楼上摔下来,在这种情况下,你不能直接对这位妈妈说,”我可以拍胸脯保证你的担忧是多余的,你不必担心孩子会从二楼掉下来。” 因为这样的话听起来不合理,实际上并不符合事实。

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采用再保证的方法。你可以向这位妈妈解释学校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来降低风险。

再举一个例子说明,假设你周围有一个你想要辅导的个案,他因为身上患有一些内科或外科疾病而感到痛苦。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向他保证,让他了解到,如今医疗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

四是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的交流并不是反驳病人的意见,而是要通过一种方式来重新引导病人的注意力,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2.3 认知行为治疗

你可能会发现这三种模式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很难将它们完全分割开来。

因此,首先大家需要了解这个观点,才能有能力继续深入讨论认知行为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认知的理论,而第二部分是关于行为的理论。

让我通过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当四川发生大地震时,有两位先生,分别是A先生和B先生,他们各自的房子价值300万。由于地震,两栋房子全部倒塌,但他们的家人都幸存且无人受伤。虽然两人的情况一样,但他们的心情截然不同。

A先生感到痛不欲生,因为他认为他的财产全部都投入到房子里,现在房子倒了,他的财产付之东流,甚至还有贷款未还,他不得不继续偿还。他觉得情况太悲惨。

相反,B先生却感到欣喜若狂。他想到其他人的家庭可能有人死亡或重伤,但他的家人全部都平安无恙。他对此感到非常庆幸。

奇怪的是,A先生和B先生的遭遇一样,但情绪截然相反。这说明影响他们情绪的并不是房子是否倒塌,也不是事实的真相,而是他们对于这件事的不同想法、观念、态度和认知。

事实的真相没有改变,但一旦他的想法发生转变,他的快乐感也随之而来。

接下来,我将与大家分享一个关于认知行为治疗极为重要的观念。如果你未来有意进行心理咨询,参与与此相关的领域,无论是作为精神科或心理科的从业人员,抑或是想要为个人提供心理辅导,都应该理解这种认知扭曲观念。在整个心理学的基础中,这被认为是非常关键的概念。因此,我们应该尽力理解这些观念,而不必逐一背诵这些列出的观点。

有几种认知扭曲:

第一种是极端的思维方式可能导致人们在社会中感到痛苦,因为现实世界往往不是非常绝对的好或坏。许多事物都存在于灰色地带中。因此,克服这种二分法思维对于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非常重要。

第二种是选择性思维,即只专注于某个细节,忽视其他方面。举个例子,有一对夫妻,妻子发现丈夫晚上回家很晚,她只关注这一点,产生选择性思维,认为丈夫不爱她,无论丈夫为她做什么,她都无法接受,只盯着丈夫晚归这一件事情进行思考。

第三种是过度概括,即根据单一事件做出全盘推论的错误。例如,一个人开父亲的车时不小心撞坏了,他可能会感到内疚和痛苦,认为自己无能,为什么总是给父亲惹麻烦,甚至质疑自己能力不足。然而,如果他的思维更为平衡,他可能会想到,这只是个别事件,之前并没有频繁出现问题,人人都会犯错,因此不必过度责怪自己。这样的圆融思维能够帮助他更快乐地应对问题。另一个认知扭曲是个人中心化,即将外界事物过于归咎为个人的因素。

第四种是灾难化的推论,这是一种思维方式,即对于任何事情,包括与其他人有关的事情,都偏向预设最糟糕的情况。

第五种是“读心术”,即自以为了解他人的想法,却没有确凿证据。这种情况下,人们试图猜测他人的内心想法,而没有实际证据来支持。

以考试为例,有些学生希望每门课都能拿到 A 分,如果在某些科目中没有达到 A 分,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是失败者。实际上,我们刚刚讲到的这么多认知扭曲,似乎有些相似之处,它们在某些方面重叠,这是没错的。因此,不必纠结于把某种现象完全归类为哪一种类型的认知扭曲。

最后一个认知扭曲的要素被称为“贴错标签”,即只根据一两个特点来判断自己或他人,并因此产生持久的负面认知。

现在我们来得出一个比较简单的结论,同时向大家介绍一下在治疗中的重点。首先,我们要努力确定出这些认知扭曲中属于哪一种类型。正如我之前提到的,其中最常见的例子之一是自责自怨或自我贬低,表现为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在治疗中,我们需要以几个方向为重点。

首先,我们可以帮助个案找到他们自己的优点。举个例子,假设有个女孩,她因为之前的健康问题而从一个成绩不错的学校转到了一所成绩较差的学校,导致她现在觉得自己的成绩很糟糕,担心将来找不到好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绞尽脑汁,帮助她审视自己身上的优点。可能她拥有高挑的身材、气质出众的脸庞、水汪汪的大眼睛,整个人散发着迷人的气息等等。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她对这些优点的看法,让她开始喜欢自己。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行为理论。

行为理论中的第一个例子是巴甫洛夫的“狗实验”。巴甫洛夫的狗实验在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创造特定的环境和条件,可以影响人们的情感和行为,使他们产生特定的反应。

第二个行为理论的例子,即史金娜的操作条件理论。史金娜(B.F. Skinner)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称为“老鼠箱”。这个例子用于解释行为,就好比老鼠去按杠杆,而在这个情景中,老鼠按下杠杆后食物掉落出来,相当于在心理上得到家属的赞美,从而带来了愉悦的情感。这个概念同样可以应用在很多其他情境中。

虽然我们刚刚介绍了三大类心理治疗方法,但我们建议,尽管了解分析性心理治疗,但最好还是把重点放在知识性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上。

2.4 精神分析治疗

首先,我们要讨论精神分析的理论基础,这些内容需要稍微理解,特别是一些基本的精神分析学派,如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以及梅兰妮克莱恩的理论。只有对这些理论有深入的理解,才能够进行分析性心理治疗。

此外,精神分析的基本准则是,治疗师首先要理解心理防御机制。然后,在治疗的过程中,治疗师与患者之间会产生移情和反移情,这需要逐步培养和发展。通过达到一定的阶段,治疗师会试图探索当前的症状、行为模式或情绪与患者过去的经历之间的联系,这个过程被称为诠释。通过诠释,治疗师可以帮助患者重新审视并理解其当前问题的根源,从而影响患者的言行举止、情绪或症状,这就是修通。

三、共同原则

最后,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个重要的共同原则,即心理治疗能够发挥效果的因素。这些因素能够确保心理治疗取得出色的成果,也就是治疗的成功。然而,这些因素与心理医师的年龄、性别等并无太大关联。所有这些因素中,能够真正产生影响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建立在互信基础上的治疗关系,也可以称之为“纽带”。

实际上,当一个病人信任他的医生,医生给出什么指示,他就会按照指示去行动。无论是住院还是出院,吃药还是停药,只要建立了足够的信任,他会全力合作。如果信任关系达到了这种程度,任何疾病都有望得到改善。

一个共同的原则就是培养基本的同理心。当你能够感同身受,就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在实际应用中,有一个非常有效的技巧,我建议大家可以尝试,那就是假装。例如,你可以尝试假装想象自己得了抑郁症,然后思考你会有什么感受。那么你所服务的病人或个案可能会有类似的感觉。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情感,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一点:在心理领域,没有所谓的绝对专家,或者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专家。不管是父母、兄弟姐妹,男孩女孩,只要真心关心,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专家。如果在线上或现场,尤其是对那些年龄稍长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对这个感到熟悉。这其实来自于周星驰的电影《食神》中的一句台词,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根本就没有食神,或者人人都是食神。我们可以将“食神”替换为“专家”。这是一种用心的态度,不论你从事哪一类的心理治疗、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只要你真心关注个案,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专家。

注:文章中涉及的立场,仅代表嘉宾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学院的立场和观点。

作者简介
  • 毕业于中国台湾省成功大学行为医学研究所硕士班,从事精神心理工作近30年
  • 专长为抑郁症,躁郁症,精神分裂,精神官能症,失眠,老年精神医学,成瘾医学,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家庭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