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以上线路影响观看体验,请切换到“国内线路”观看
编者按
Jelena是CIU Kepha学院MBA2022年秋季班学生,于2024年夏季顺利毕业。她本科毕业后,并没有从事与她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而是去到云南边境从事特殊家庭的关怀服务。2021年,作为一名职场妈妈,Jelena面临个人职业的瓶颈以及公益人跨界管理的双重困境,在没有任何商业从业的背景下,她是如何通过读MBA寻求职业突破?访谈中,Jelena特别分享她的这些经历,尤其是在Kepha MBA学习后,她的价值观所发生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整个职业规划的升华。Jelena坦承自己在毕业后将会成为团队中具备商学知识和商业思维的人,她也会协助更多“草根”机构建立社会企业,尝试从各方面、各行业思考NGO发展的使命。“也许我能找到很多理由不进入MBA的学习,但开始之后便很难找到后悔参与的理由。”Jelena如是说。
01. 我的工作要求我不仅具备专业能力,更要求我有一颗关怀人的心
回顾我的成长历程,很难挑选出某个特定的经历来概括,因为童年的记忆总是伴随着伤感。作为单亲家庭里不被关注的小女儿,从前我的世界是灰色的,虽不至绝望,但每一天都显得尤为艰难。有了信仰之后,我的生活开始焕发光彩,一切都变得不同了。
在我大学毕业的起初三年,我在一家基金会工作,致力于回应社区需求,并通过社会服务传播好消息。我的主要任务是联合中缅边境的当地团队,帮助那些受吸毒和艾滋病影响的家庭,支持他们面对和处理孩子及家庭在健康、教育和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后来,由于家庭服侍的需要,我深感自己应去关注发展落后地区的困境儿童。为此,我前往华东师范大学进修学前教育专业。在上海某NGO工作期间,我负责全国乡村儿童的财商教育。这份工作让我接触到的人从乡村一线朴实热心的村民到了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的“新三高”高管,以及学校的校长和中层。这让我深刻体会到,NGO的工作理念和项目管理有其局限性,而大型项目的操盘、公众参与和倡导,乃至整个公益生态的赋能,都需要我具备和应用商业的逻辑思维。因此,我决定攻读MBA。
然而,由于工作性质需要频繁出差,我无法保证周末能去学校上课。同时,这个行业的职位的薪资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也让我难以找到费用适中的MBA课程。实际上,从2018年起我就有读MBA的打算,并关注了CIU。2019年末,我收到了CIU Kepha学院的邮件,看到课程设计后,我觉得这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制的。
我的第一份工作对我影响深远。我在一个NGO机构从事发展和扶贫工作,听起来或许并不特别,但当我们与各地乡村机构联合谈论社区发展及本地需求时,一切都变得意义非凡。我们不仅仅提供物质帮扶和资金支持,更关注本地人的成长和改变,以及他们的生命如何影响周围的人,改变他们的生活社区。这份工作不仅要求我具备专业能力,更要求我有一颗关怀人的心。我认为这些工作特质和我对工作的期待与CIU Kepha学院的理念是契合的,所以我选择在这里学习。
02. Kepah MBA的课程设计兼顾公益和商业,鼓励跨界联合
作为公益机构的职员,我们常面临低收入和频繁出差的挑战,这使得我们很难投身于学业。我有个同事在晋升管理层后选择了攻读复旦大学的MBA,学费高达约50万人民币,这让我望而却步。不仅是因为需要花大量精力复习备战联考使得入学资格难以获得,而是即便入学,我也无法承担如此高昂的学费。
幸运的是,Kepah学院的“优质高等教育平民化”理念为我解决了这一困境。Kepha学院的使命是致力于优质高等教育的平民化,并真正关注个人生命的成长。CIU的教职团队百年来都持守这一根基,践行教育使命。
MBA的专业课程在设计上兼顾了公益和商业两个行业,并特别鼓励跨界联合。他们希望来自不同行业、拥有不同经历的同学能在这里共同学习、相互陪伴,这一点深深吸引了我。
入学后,我发现这里的很多方面都越来越符合我的需求。比如,我刚入学时正值生产完在家办公,对时间的弹性要求比较大。我需要自主安排工作、学习和带娃的时间,而学院在这方面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另外,学院的师资和教学品质都非常有保障,同时MBA的费用也相对友好。
老师们都非常有爱、真诚、恩慈。每门课程都有一个对应的群,无论我们在注册、使用不同网络平台还是处理时差问题时遇到困难,随时发消息给老师,他们都会及时回复。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发消息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可能是大洋彼岸老师们的晚上十一二点,但他们仍然很快回复,而且非常细心、认真。他们不会责怪你为何搞不定,而是以支持的心态去协助你注册、获取教材,并支持你学习。在课堂上,他们又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教授我们许多未知的知识。
在国内一档访谈节目《十三邀》第六期节目中,嘉宾是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林小英,林小英在她的书中说到,最朴素、最真挚的教育,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教育是在生命和生命之间的互动中完成的。我在Kepha学院就是经历了这种生命自然流露、品格潜移默化影响的教育。
03. 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生命的成长与蜕变
回想起来,整个学习过程其实谈不上有什么困难,因为老师和同学给了我极大的帮助,祂也不断给我加添力量。只是刚开始学习的时候,线上学习需要自己线下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自学,特别是经济学和会计这两门学科,对我来说挑战比较大。自己看书时觉得懂了,听课也觉得明白,但真正面对数字完成作业时,还是需要反复学习教材和视频,才能最终达成学习目标。
MBA课程的内容广泛而深入,除了人力资源这一我相对熟悉的领域外,其余皆是全新的知识海洋。随着课程的深入,我不断汲取新知,这些新知如同钥匙,解锁了我思维的新维度,让我的世界观、人生观悄然发生着变化。我开始以更加辩证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一切,对知识的渴望愈发强烈,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追随内心呼召的脚步。
这段学习之旅的开始,恰逢我们夫妻被派遣至云南的时刻。起初,我对这一变动并未给予太多重视,以为只是短暂的停留,MBA的学习则如同意外之喜,让我得以在忙碌之余享受知识的滋养。然而,第一个学期的结束,却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个重要转捩点。
在专业课程中,我感受到了教师们的生命热情与智慧,他们用自己的经历与学识,为国度的需要贡献着力量,这深深触动了我,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经历,思考如何将这些宝贵的经验转化为服务他人的力量。同时,在哲思课程的引领下,我的心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开始将这次派遣视为对我们整个家庭的呼召,而MBA的学习,则是上天为我们未来所托付的使命所做的预备。
更为奇妙的是,去年,当我真正开始回应这份呼召时,事情的发展超乎了我的想象。正当我沉浸在课程与评估工具的研发中时,却突然得知公司因经营困难无法继续支持研发团队。然而,就在团队解散之际,我意外地收到了第一家工作机构的邀请,重返旧地。在短短一个月内,我迅速调整方向,决定响应昆明的本地需求,工作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虽然一切仍在不断变化之中,但我却越来越坚信,自己正行走在上天的旨意之中。
两年的MBA学习之旅,对我而言,无疑是生命中一段极为宝贵的时光。起初,这份决定或许源于一个简单而温馨的瞬间——当我目睹女儿蹒跚学步,那份勇气与坚持触动了我,让我这个曾对水域心存畏惧的人,毅然决定学习游泳。而正是这份勇气与坚持,伴随着我从项目管理岗位转型至研发领域,并在实践中证明了自我,让我确信,攻读MBA,我亦能行。然而,回望这段历程,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生命的一次深刻成长与蜕变。
04. 实践课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更让我们团队在财务管理与经济学原理应用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去年下半年,我们注册了一家公司,过程相当奇妙,仿佛自然而然地就拥有了一家公司。在公司商业布局和规划上,我几乎用到了在课程中学到的所有知识,有种现学现卖的感觉。课程真的帮助我们思考、展望公司未来的发展,以及规划业务和产品的布局。
最初,我主要依赖过往积累的项目管理经验,进行调研与评估。然而,当我踏入《企业研究和数据分析》的课堂时,该项目虽已圆满完成并收获了好评,但课程中的系统讲解却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课程中详尽阐述了企业研究的逻辑框架与数据分析的精髓,特别是对不同数据分析方法的深入剖析,让我意识到之前工作的不足与提升空间。于是,我毅然决定对这个已完成的评估项目进行补充研究,并全面更新了评估报告。虽然这份报告最终只是静静地躺在了老板的邮箱里,但它在我心中却激起了层层涟漪,彻底改变了我的咨询评估视角,让我学会了以更加严谨和科学的态度去审视每一个项目。
在《企业管理经济学》的课堂上,一次提问环节让我印象深刻。我针对财商项目中遇到的一个难题向老师请教。该项目中,我们创新性地在学校内建立了“儿童城市”这个概念,模拟真实社会场景,设置了银行、邮局、超市、电影院等商业主体,让孩子们通过竞聘岗位赚取虚拟货币并在校园内消费。然而,系统运行两年左右后,一个棘手的问题浮现出来:孩子们积累了大量虚拟币却不愿消费,导致市场货币流通受阻。我们曾尝试通过制定强制消费项目和学校发行货币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效果并不理想。
面对这一困惑,何教授运用经济活动基础循环的原理,为我抽丝剥茧,清晰地解释了货币流通的全貌。这一番讲解如同拨云见日,让我豁然开朗。随后,我迫不及待地将这一宝贵信息分享给了同部门的同事,大家齐心协力,最终成功完成了“儿童城市”模型的迭代升级。这次经历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更让我们团队在财务管理与经济学原理应用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05. MBA学习对我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思维方式的转变。
在公益领域深耕多年,我的视角悄然间发生了转变。曾几何时,审视一个项目计划或报告,我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团队执行力、预算合理性以及受益人所能获得的切实改变上,这无疑是公益初心最质朴的体现。然而,随着经验的累积与视野的拓宽,我开始思考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为何商业投资总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众人?其核心,在于它巧妙地运用数字语言,清晰、直观地传递了项目的价值与潜力。
这一启示让我意识到,公益项目的可持续化同样可以借鉴商业思维,尝试用量化的方式去衡量收入与产出。我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受益人和社会层面的正向变化,更需关注资金的可持续循环。这无疑是一项更为复杂且充满挑战的任务,因为它要求我们不仅要为受益人争取利益,还要说服捐赠者或投资者为这些利益买单,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要解决那些本应由受益人自身承担的最基本需求。这,便是公益领域最为热议的悖论之一,而解决之道,离不开商业智慧的参与和驱动。
如今,回归到我职业生涯的起点——我任职的第一家机构,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资金压力对公益项目的制约。面对资金短缺,我们不得不忍痛割爱,削减那些看似“非必需”却对受益人至关重要的开支。这种无奈与挣扎,让我更加坚定了探索新出路的决心。
或许,社会企业模式能够为我们打开一扇窗,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实现公益与商业的双赢;或许,我们需要重构筹款体系,建立更加透明、高效的资金监管机制,确保每一分钱都能精准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又或许,我们可以将受益人的真实故事精心包装成引人入胜的“创业故事”,以更加贴近投资人心理的方式,讲述那些关于希望、改变与成长的故事。
总之,公益之路虽长且艰,但只要我们敢于创新、勇于尝试,就一定能够找到破解悖论、推动公益可持续发展的金钥匙。
06. 我开始从哲学的角度,更加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工作的本质、意义和价值
入学之初的我,怀揣着明确的目标——为未来的中层晋升之路打下坚实基础,期望在NGO领域中脱颖而出,拥有更强的竞争力。踏入Kepha学院的那一刻,我将其视为生命中一份意外的珍贵礼物。然而,随着学习旅程的深入,特别是受到每位老师丰富人生经历的熏陶,我逐渐意识到这份礼物背后所承载的厚重与深远意义。
我的观念悄然发生了变化。曾经,我更多地关注于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前景,但如今,我的目光已超越了个人的小天地,转而聚焦于如何将我在公益与商业领域所学到的宝贵知识与经验,转化为实际行动,去服务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促进他们的成长与生活状况的改善。
从最初的INGO起步,我历经磨砺,有幸进入了一个顶尖的公益机构,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现在,带着这份成长与收获,我再次回到了熟悉的INGO环境,心中充满了迫切的愿望——运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所学知识,为受益人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
回顾过去的工作历程,我深感每一步都充满了至高者的智慧与引领。祂总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提前为我铺设好道路,让我在挑战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为我预备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让我得以不断进步。
我工作的第一个基金会,其使命崇高而神圣,旨在通过真理的指引,赋能地方社区,让兄弟姐妹们能够携手共进,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这份工作,不仅仅需要公益项目的运作与管理能力,更需要我们用心去影响生命,传递爱与希望。
回想起刚入学时,那个基金会曾向我伸出橄榄枝,希望我能回归并担任管理工作。那时,我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既为能有机会为这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感到荣幸与激动,又担心自己能力有限,难以胜任如此重要的职责。但正是这份忐忑与不安,成为了我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随着课程的逐步深入,我的学习之旅变得愈发充实。在MBA专业课程的严谨逻辑与哲学思辨课程的深邃思考中,我仿佛找到了一块块拼图,它们恰到好处地填补了我知识库中的空白。更令人惊喜的是,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知识,最终竟在我脑海中融会贯通,构建出一个全新的职业观念。我开始从哲学的角度,更加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工作的本质、意义和价值,意识到自己的恩赐与所学,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这样的经历,无疑是极其宝贵且难以忘怀的。
07. 这是一场很奇妙的同工同行
在人际关系上,令我记忆非常深刻的是我和一位同学的交集。第一个学期虽然我们并未在同一个小组,但她总是热情地邀请我参与她的作业讨论和团队活动,给予了我莫大的支持与鼓励。这份无私的帮助,让我深感温暖。后来,在某一门课程中,我们有幸成为了队友。那时,我注意到她异常忙碌,状态也略显疲惫。于是,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长谈。在电话那头,她真诚地分享了自己的近况与困扰,我们彼此倾听,共同祈祷,甚至在那一刻,泪水也情不自禁地滑落。那一刻,我仿佛能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共鸣与连接,就像是两个孩子在慈爱的父亲面前倾诉心声,寻求安慰与拥抱。而当那份温暖与力量注入心田后,我们又携手并肩,重新投入到各自的生活中,继续前行。这段经历,不仅加深了我们的友谊,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那些愿意伸出援手、给予支持的人。
我有信心在毕业后将会成为团队中具备商学知识和商业思维的人,我也会协助更多草根机构建立社会企业。凡事会多问一些为什么,尝试从各方面、各行业思考NGO发展的使命。
毕业在即,回想我自己,我也许能找到很多理由不进入MBA的学习,但我开始之后便很难找到后悔参与的理由。
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在亘古以先被预备好的,迷茫、犹豫的时候不要盯着当下,而要回顾已经经历的一切,然后在这些彼此关联的经历中去寻问方向。
感恩你们每一位都认真回应了祂的呼召,也才成就了我的回应。这真的是一场很奇妙的同工同行。
我相信大家在Kepha学院的学习经历以及收获,一定会超越我在Kepha学院MBA所获得的,因为这是祂给我们的奇妙恩典,我们只要凭着信心去领受,并且坚定的做当下的选择,我们就会收获祂早已为我们预备好的一切,并且这一切超乎我们的所求所想。
祝福大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受访者简介
Jelena
- Jelena,本科毕业于上海理工大学广告设计专业。
- 毕业后一直在NGO领域工作,所在的基金会在云南边境从事特殊家庭关怀服务。
访谈编辑
Selma Lu
- CIU Kepha 学院媒体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