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汝斌教授 | 你所爱的人病了——认识抑郁症(一)

编者按

严格来说,抑郁症是在1981年之后才被广泛认知的。在1981年之前,国内几乎没有人知道什么是抑郁症。那时抑郁症患者通常被称为神经衰弱或者其它疾病。当下抑郁症正好处在一个关键时期,让我们跟随Kepha学院临床心理辅导硕士项目客座教授陆汝斌教授来认识抑郁症。陆汝斌教授在他从事医学工作的50余年里,写了90多篇与抑郁症相关的论文。他将在本次讲座中和我们一起分享和回顾他在抑郁症议题上的研究历程。他将分三个部分来为大家讲解:什么是抑郁症、抑郁症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敬请关注并转发给有需要的人士。

01. 正常的情绪波动和悲伤反应

首先,我要讨论正常的情绪波动和悲伤反应。接下来,我们来谈谈什么是正常的情绪波动。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天生乐观,无论发生什么都保持乐观,有些人天生悲观,无论怎么治疗也无法改变,还有一些人在乐观和悲观之间保持平衡。这些都属于正常范围内的情绪波动。然而,有些人的情绪波动过于频繁,这就属于异常范围,被称为情绪变形障碍。这种情况下,人们很难适应这种频繁的波动。正常的情绪波动通常是每七天经历一次高峰和低谷。

正常的悲伤反应是指当我们失去心爱的人或亲人时的情绪反应。尤其是突然失去亲人时,会更容易出现悲伤反应。这种反应通常分为几个阶段:首先是极端的否认,随后是痛苦的抗议,然后是死亡的念头盘踞在心头,接着是沮丧和抑郁,最后是慢慢恢复。正常的悲伤反应通常不会超过两个月,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就可能进入沮丧和抑郁的阶段。

另外,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为主的精神疾病。过去,它被称为情感型精神病,但这个翻译不准确。抑郁症是包括抑郁症和躁郁症(现在称为双相症)在内的情绪障碍。抑郁症在20世纪被预测将成为21世纪的三大流行病之一,而现在我们也面临着许多其他病症的流行。

抑郁症患者中,女性比男性多一倍,并且有较高的自杀率。自杀倾向在抑郁症患者中相当普遍,约占25%至50%。

所以上次我讲过自杀是一种疾病,不要觉得自杀是非常羞耻的事情。最终有15%的人死于自杀,而在所有人口中,只有抑郁症患者中的15%自杀。男性的自杀成功率要高于女性,而女性的自杀倾向要比男性高2~3倍。

我们不应该用“自杀成功”这个词,因为自杀不能被定义为成功。女性的死亡率要比男性高一倍,男性自杀的话就真的死了,而女性很多时候想死却不能成功,这方面有很多研究。尤其是老年人的自杀,男性老年人自杀一次就死了。例如像我这样的老人,如果想自杀,可能很快就会死掉。

抑郁症的痛苦指数只比严重的心脏病轻微一些,与肺气肿差不多严重。肺气肿的人甚至无法吹灭蜡烛。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相比抑郁症都较轻,痛苦指数也较低。因此,抑郁症患者非常痛苦,痛苦指数非常高。

抑郁症有高自杀率、高痛苦指数和高流行率,因此被称为三大黑死病之一。它在中年发病,这些都是非常讨厌的事情。在2400年前,医学之父美丽柯瑞亚提出抑郁症是因为人体内元素不平衡所致。

美国精神协会制定的诊断和统计手册(DSM)对精神疾病进行了分类,但全世界大多数学术界仍然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ICD)。在过去几十年中,美国精神病的诊断方式与欧洲存在很大差异。到了第三版改版时,诊断变为条列式,患者必须符合多个条件才能被诊断为抑郁症。到了1987年,开始引入效度诊断,包括内因性抑郁症等非症状诊断。

关于压力与抑郁是否有关的讨论一直持续到2000年左右。美国精神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压力与抑郁之间存在关联。

因此,美国精神学杂志只要你研究压力和抑郁之间的关系,就会优先发表你的文章。我们曾参与类似的研究工作,从1960年代正式开始,持续了20年,到1990年。在这期间,我们研究了压力和抑郁,但结果表明二者之间没有关联,这让人感到困惑。因此,我们决定将这个问题列为研究重点,是否有性格障碍也包括在内。

我们发现这项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症状完全消失了,但无法将没有压力事件的情况归入其中。这种急迫感无法被列入,因为当你经历压力事件后,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才能在大脑中产生元素结构的变化。您明白吗?比如今天我失恋了,失恋会对我的思维产生一些变化,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我会感到精神上的死亡,也需要至少半年的时间。这需要灾难性的事件。

对于灾难性事件,情况又有所不同。比如我从飞机上坠落,所有乘客都死了,只剩下我一个活着,这是完全不同的情况。或者我在战场上连续待上六周,就会变得抑郁,即使让我从事救援工作,或者钻进坑里。一个月后,我会变得抑郁。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会变得抑郁,但有很多人会变得抑郁。您也不应该待在那栋楼里,您应该去救援,每天去看看尸体,因为这是灾难,随时可能发生。因为当时全世界有很多学者一直在讨论是否将压力纳入研究范畴,这引发了很多争论,结果是无法将其纳入研究。

我们现在对男性抑郁症的定义大多有些马虎,我们必须说这种治疗无效,至少要使用足够的药物。什么是足够的药物?美国的足够与我们的足够不同,我们的代谢酶与他们的代谢酶也不同,他们的足够可能是我们的一半。他们需要进行多项基因检测,以确定是否有效。

我们使用的中文抑郁量表已经非常准确了,正常人得分低于9分被视为正常。如果你患有抑郁症,得分低于7分,我们将定义为正常。

我们对这些人进行了研究,发现如果他们患有抑郁症,得分降至7分以下,仍有50%的人会出现功能障碍。通过我们长期的临床经验,我们发现有些人没有任何症状,没有任何功能障碍,所以您不能将得分定为7分。

第三个定义开始是有无功能障碍,什么是功能障碍?如果你年轻,却没有能力工作,那就是功能障碍。

作为一名从事精神科医生已有50年的经验,最近我们的治疗方法取得了突破,现在我终于能够治愈病人,过去我们从未成功治愈过病人。过去治愈的病人都呆呆傻傻的。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变得活跃,笑容满面,没有功能障碍。因此,要达到完全康复非常困难。

20年前,我们写诊断时需要写5个诊断,第一个诊断是抑郁症,第二个诊断是是否有人格异常,第三个诊断是是否有身体疾病,第四个诊断是是否有压力事件,第五个诊断是是否有社交功能障碍。我写诊断时不能仅仅写抑郁症。第二个是他是否有什么人格异常?他是否长期患有胃病或高血压?他最近是否有亲人去世?

第四个是他的功能障碍,您可以与他进行评分,平均得分是多少,他的功能是80还是70,或者20。自20年前开始,我们就写五轴诊断。从最高的180开始,智商没有上限,任何分数都有定义。智商可以定义,双相症也被定义了,统统被定义了,抑郁症没有一个好的定义,精神分裂症也没有好的定义,但现在都变成了光谱,光谱将许多非典型的疾病纳入其中,从而我们不得不呼吁救救正常人。

使用光谱诊断,我们发现双相症和抑郁症并不相同,它们是两个不同的疾病。双相症属于双相症,抑郁症属于抑郁症,不过我们的研究仍将其分为内源性抑郁症和非内源性抑郁症。内源性抑郁症相对容易理解,即由内部因素引起的抑郁症,而非内源性抑郁症则是由外界压力引起的。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外界压力引起的抑郁症很少见,绝大部分都是由内源性引起的。

02. 抑郁症有四大类症状

那么,到底什么是抑郁症呢?抑郁症有四大类症状,第一类是思维上的抑郁,第二类是情绪上的抑郁,第三类是身体上的抑郁,第四类是行为上的抑郁。第一个症状是抑郁症患者的无助感。

抑郁症有一种特殊的品质,就是当你看到一个抑郁症患者时,你也会感到抑郁。

有些人身体上有很多症状,各种不舒服,就叫做神经衰弱。湖南某大学发表了一篇文章,他们有100个神经衰弱患者。美国有个非常有名专家过来看了他们的100个神经衰弱患者,他们使用了标准工具进行了访谈,结果发现70%都是抑郁症。

所以身体上的抑郁很糟糕。天天疼痛,就叫做神经衰弱。然而,没有动力是指行为上的抑郁,失去兴趣,失去活力,性欲下降,少数人可能会失眠、激动不安,食欲增加、体重增加,但这很少见。有些人根本不动,我们大部分看到的是迟滞型的抑郁,国内已经没有不动的了,只有当他们开始动了,就意味着他们可能会自杀,当他们真正迟滞的时候,连自杀的力量都没有了,这是需要特别小心的。当某天你给他吃药,觉得他好一点了,他说要请个假回家,结果回家后自杀了。抑郁症的描述就是概念性的诊断。

思维上的抑郁,表情上的抑郁,身体上的抑郁,行为上的抑郁,这些都是需要列成要点的, 1952年提出的抑郁反应,更年期抑郁症,异性精神关联症, 1968年是在研究病因,要找到原发性还是次发性,原发性是由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引起的,次发性是什么呢?是由大脑内的激素、物质滥用、药物滥用和心理因素引起的。

但很难区分它们的原发性和次发性,最棘手的是发现美国和欧洲的观点不一致,到了第三版就发现抑郁症的患者可能还会出现精神症状,可能会出现妄想幻觉,1980年就发现抑郁症可能会出现妄想幻觉,我们本来以为妄想幻觉都是一种罪恶感,认为自己做了很多错事,应该受到惩罚,这叫做情绪一致。

什么是情绪不一致呢?就是感觉被追踪、被迫害,别人想攻击我,这种情绪不一致,因为他们有抑郁症,我们通常会认为我很坏,我做的不对,在1980年就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但为什么到现在为止,大家看到有妄想幻觉就认为是精神分裂呢?我也弄不太清楚。

另外还有一种特别是内在因素的抑郁,当你看到这种内因性时就会知道它的体质因素较多,抑郁症的体质因素占多少比例呢?大约是40%到60%或者70%,如果内在因素较高,就是50%到70%或者60%到70%是体质的因素,如果精神关联症,那么就接近40%或者50%是体质的因素,遗传因素。非典型抑郁一直到现在,你看到一个非典型的抑郁症,就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

我确症的抑郁症患者都需要至少有这两点:你有没有一段时间什么事情都不想做,失去了活力,你有没有一段时间对感兴趣的事情都失去了兴趣。此外,还要观察自己是否有抑郁情绪,因为我们双相障碍的患者可能不是因为抑郁而来就诊的。所以你可能看不到他的抑郁情绪,食欲上升或下降,睡眠失调,大多数是迟滞,抑郁时大多都不想动,感到疲倦无精打采,自责感增加,注意力下降,出现自杀念头。还有性欲下降非常明显,所以我经常提醒大家性欲下降是抑郁症的早期指标。

慢性严重抑郁症比较难治愈,需要小心,因为可能会转变成双相症。有些抑郁症需要至少三到五周的治疗才能好转,但如果在一周内就好转了,很可能会转变成焦虑症。

还有一种非典型的重复轻型忧郁症发作,一个小的发作也很容易转变成双相症。抑郁症不容易反复发作,与压力事件无关,但与季节有关。

以下是严重型抑郁症需要注意的内容。只有在抑郁症非常严重的时候,才会出现妄想幻觉。还有僵直型抑郁症,我们偶尔会遇到几个完全僵直无法动弹的病例,此外还有与身体疾病或药物滥用有关的情况。

有一种叫做特殊品质的抑郁症,当你看到这种抑郁症时,你自己也会感到抑郁,即使听到好消息也无法高兴。

产后抑郁症在所有产妇中有10-15%的发病率,其中包括产前发作、产后发作。为什么生产会引发抑郁症?当一个胚胎着床时,胚胎数量增加100倍,整个基数突然发生变化。还有产前补胎和产后补奶。产前别人都在关注母亲,但关注的目光消失后,昼夜哭闹。

产后发作可以立即发作,持续一周到一个月。有人说可以持续半年,如果出现妄想,就要小心了,可能是双相症。他们总是担心自己的宝宝是否死了,宝宝一睡觉就要把他摇醒,然后不停哭闹。季节性发作我们已经讲过,在我们这种季节不会发作这种病,完全康复也很难定义。

还有双重忧郁,指的是先出现低落情绪,持续两年以上,然后再出现一次严重型忧郁症,这被称为双重忧郁,这种忧郁症比较难治疗,属于比较顽固的类型。治愈后又变成低落型情绪。下一张回到慢性严重忧郁症,即低落型情绪持续存在。

关于月经前情绪障碍,最典型的是腿肿、鞋子紧、胸罩紧,并伴有头痛。这是因为我们有两种激素,一种是促性腺激素,一种是孕激素,当两种激素同时存在时,体内激素过多。过多的激素会导致水肿,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有些人会发生水肿,腿部肿胀,鞋子紧,胸罩紧,整个身体都有水肿,脑内的水分也增多,可能引发偏头痛,严重时会呕吐,完全躺在床上动不了。这是典型的月经前情绪障碍。有些人情况不同,子宫较大,压迫到神经,会感到腿肿、胸部肿、头痛等,符合这些症状的才能被诊断为月经前情绪障碍。有时我们建议适量服用利尿剂以排除过多的水03、原发性和次发性忧郁症的区别

刚才已经讲过轻型忧郁症,短暂复发型忧郁症如果出现在年轻人身上,要注意是否会转变成双相症。这些是关于抑郁症的几个定义。最先是抑郁发作,然后是持续的抑郁,又好起来,然后又下降。没有好转,又低下去,这叫复燃。好转后,突然又变差,这也叫复燃。如果要让病人吃药,吃完药后要观察几天,因为有些人吃完药后觉得没事了,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又变差。复发至少要等一两周。

这是同一次发作,还有两次发作,即中间超过两个月再发作。我们经常会搞错这个。很多抑郁症被误诊为自闭症,为什么抑郁症会被误诊为自闭症?自闭症是与大脑发育相关的疾病,它包括四个方面,即粗动作、细动作、人际关系和语言发展。

抑郁症是指原本状态良好,最近陷入了崩溃。孩子的抑郁症常常持续一段时间,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长。在这段时间里,他们不理睬你,但在这之前他们是好的。你需要注意的是,你要观察孩子,看他们对你表示出多少关注。自闭症的孩子不会看你的眼睛,自闭症的孩子还会有很多奇怪的行为,比如从小吃妈妈的奶,吃完奶之后你给他换奶瓶。奶瓶的奶嘴使用久了会破吗?如果破了会呛到吗?即使呛到了,他们也不愿意换奶嘴,这很奇怪。他们走路时用脚尖走,或者用脚跟走。当你抱着他们时,他们像一个软绵绵的棉球一样倒在你身上。

抑郁症和自闭症有很大的不同,抑郁症在之前是好的,但在抑郁时期他们不理睬你。还有很多被误诊为多动症的孩子,很多双相症的孩子也被误诊为多动症。

我经常说,如果一个孩子能够静静地坐下来专注地看他喜欢看的东西一个小时,那他就不可能是多动症,因为多动症是注意力障碍,他们无法维持注意力。接下来是次发性的忧郁症,原发性和次发性忧郁症有什么区别?次发性忧郁症是由脑中风、脑发炎、电解质失衡、激素失衡、癌症等引起的。这些是通过药物滥用引起的,所以称为次发性抑郁症。原发性抑郁症是由身体条件、性格环境等因素引起的。

最后要提醒大家,有些看起来像是严重抑郁症的人,但实际上可能会转变为双相情感障碍,这一点需要注意。发病年龄在25岁之前,这是我们教科书上写的。反复发作的抑郁症,伴有精神症状,家族史等因素。实际上需要特别小心,这可能并不是抑郁症,只是效果好或者不好而已。所以,如果你看到一个孩子,在25岁之前发作了抑郁症,需要格外小心,他们可能根本就不是抑郁症。

注:文章中涉及的立场,仅代表嘉宾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学院的立场和观点。

作者简介
CIU Kepha 学院临床心理辅导硕士专业 客座教授
  • 北京怡宁医院主任级医师
  • 中国台湾成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精神部教授兼主治医师
  • 美国德州精神医学研究中心精神药物学研究员
  • 美国耶鲁大学遗传系及精神医学部
客座研究员
  • 获得中国台湾精神医学会终身成就奖
  • 专长:精神医学、精神药物学、
生物精神医学、分子遗传学
  • 出版专著18部,专业期刊论文
近400篇
  • 超50年行医过程中一直坚持
临床、带博士研究生科研、
授课及心理治疗四者 结合的
精神科临床及药物专家,至今
累计出诊保守计算35万人次以上